山建院系巡展|走进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

:2024年05月22日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分享到: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热忱欢迎各方人才汇聚于此,团结奋进、共谋发展,扎根齐鲁大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学院历史沿革与...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热忱欢迎各方人才汇聚于此,团结奋进、共谋发展,扎根齐鲁大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学院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热能工程学院始建于1958年的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成为能源、建筑环境及供热供燃气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建筑工程及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校外国家级“青春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学院现有“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人工环境工程”和“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学院高度重视产学研平台建设,拥有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高校低碳建筑与能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技术研发应用平台。学院紧密围绕低碳节能、绿色发展,对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高效利用及建筑节能等技术进行了长期系统研究,形成了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天然气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研究的特色。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600余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共250余名。学院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近五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各项专业设计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60余项。学院先后与英国、挪威、南非等境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学子提供非凡的学习和成长体验。学院毕业生在建筑环境与建筑能源、能源与动力工程等领域具有极其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就业前景,就业率始终稳居省内高校前列。

学院办学60余年,为国家培养了6000余名建设人才,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建筑能源应用行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基地,在省内同专业处于领先地位。

学科专业优势

学院拥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3个专业均为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以及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拥有“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术型、“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多人。获评国家一流课程2门,山东省一流课程1门,教育质量位居全国教育前列。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授权点和动力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拥有1个校外国家级“青春就业”创业实践基地,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评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一流课程1门,培养质量多年获得行业企业好评。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拥有硕士授权点,具有完整的本、硕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共有14名任课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2人,教授3人,副教授9人。承担多项国家级或省级研究项目,科研成果丰硕。该专业在校企联合及服务社会方面表现突出,为育人及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师资队伍

学院共有在职教职工94人,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70人,教授18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7人。拥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多人。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承担多项国家级或省级研究项目,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91项,其中国家级109项、省部级82项。例如,全国大学生数学类竞赛一等奖3项、三等奖1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13项、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三等奖4项;全国绿色设计与节能运营大赛特等奖2项。

2023年共有89名本科生被国内外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平均考研率为25.9%,位列学校各学院专业前茅。

专业介绍

(1)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任务是以建筑为主要对象,在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基础上,采用人工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去创造适合人类生活与工作的舒适、健康、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创造满足产品生产与科学实验要求的工艺环境,以及特殊应用领域的人工环境(如地下工程环境、国防工程环境、运载工具内部空间环境等)。

该专业为山东省特色、重点专业,办学历史源于1956年建校初期设立的房屋卫生设备专业;1978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1988年首次全国专业评估达到四年合格免检,2008年被评山东省品牌专业;2012年获评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专业;2016年获评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2018年获评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全票以6年合格有效期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评估(认证)。拥有“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术型、“人工环境工程(含供热、通风及空调)”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依托学科。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多人。获评国家一流课程2门,山东省一流课程1门,教育质量位居全国教育前列。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专业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核心课程:电工学、测量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暖通空调、建筑冷热源工程、供热工程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经过设备专业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可以在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等单位从事供热、空调、冷热源、通风、净化、燃气等方面的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可应聘城市建设与规划、能源管理部门、建筑节能与环保部门、工矿企业等单位,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碳中和目标为建筑节能领域提供新的转型和发展机遇,作为建筑节能领域所涉及的关键专业,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选考科目:限选物理。

(2)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以及热工设备和动力流体机械的设计、研发及测试技术,包含制冷与空调工程(制冷)、热能与电力工程(热电)、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环)三个方向。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并结合在校学习成绩,按照“制冷:热电:能环=2:2:1”的比例,在第四学期进行方向选择。

本专业为山东省分类建设A类专业,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专业群的支撑专业,2020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授权点和动力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国家研究生招生照顾专业。拥有1个校外国家级“青春就业”创业实践基地,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一流课程1门。专业教师33人,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博士29人。

培养目标:①制冷方向。培养具备制冷空调设备产品研发制造、制冷空调系统及冷库系统的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清洁能源供暖设备及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②热电方向:培养具备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转换与利用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运行管理、工程施工、安装调试能力,能够胜任设计研究院、发电集团、热电公司、电力建设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单位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③能环方向:针对能源与环境两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备宽厚能源与环境工程理论知识,能够从事能源清洁开发、能源环境保护、能源存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公共: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流体机械、燃烧及污染控制、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①制冷: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冷库技术。②热电:锅炉原理、汽轮机与燃气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供热工程、核电厂系统及设备。③能环:能量转换系统与设备、生物质发电技术、环境化学、燃烧及污染控制、储能储热技术。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以在能源动力领域的设计院、制冷空调与发电供热等能源生产和设备制造企业、节能环保等单位从事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研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营销、技术服务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选考科目:限选物理、化学(任选一科即可)

(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研究天然气为代表的洁净能源和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应、转换和应用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专业。旨在研究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技术及其发展,构建适合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能源应用模式。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拥有硕士授权点,具有完整的本、硕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共有14名任课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2人,教授3人,副教授9人。承担多项国家级或省级研究项目,科研成果丰硕。该专业在校企联合及服务社会方面表现突出,为育人及行业发展做作了积极贡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面宽、能力强,具备社会责任感、勇于开拓创新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研发及应用部门从事以天然气为代表的城镇燃气、氢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与利用、设计、系统管理与运行、能源供应、能源转换技术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工学、自动化基础、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制氢技术、氢气储运与应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含燃气轮机与内燃机)、燃气气源、燃气输配、燃气燃烧、燃气应用、能源导论、绿色建筑能源系统、建筑节能新技术等。

就业前景:通过可再生能源、燃气气源、燃气燃烧、燃气应用、能源导论及建筑节能新技术等方面知识,使学生熟悉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毕业生能够在洁净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分布式能源应用、城镇燃气输配及应用、天然气的高效利用、城镇供热等领域,从事设计研究、技术开发、施工与运行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选考科目:限选物理、化学(任选一科即可)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本科招生

[我要纠错]
文:王振袢&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大厦之成 大海 一流 山东 建筑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山建院系巡展|走进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