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深化“新师范”改革,构建四维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强化师德与专业能力,推动校地协同与实践培养,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南通大学全面推进“新师范”教育模式改革,构建以“师德铸魂、课程筑基、校地协同、实践育人”为四维基石的卓越教师培养新体系,着力培养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卓越教师,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教育强国建设。
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师德塑造力。学校成立“张謇研究院”“情境教育研究院”“李庾南教育实践研究中心”等机构,系统开展教育家思想研究与实践转化,建立“精神解码—课程开发—场景赋能—精神传承”四步机制。构建“三维教育家精神图谱”,打造核心课程模块,有机融入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组建江苏教师发展研究联盟、南通教师教育联盟,举办“弘扬教育家精神 致敬时代大先生”等品牌活动,实施“四全四维”师德领航工程,并依托教育史馆、名师研究院等实体平台,与师范生情感体验和职业认同深度结合,实现教育家精神可视化、课程化与场景化传承,引导师范生筑牢教育情怀根基,生成育人实践智慧。
创新培养体系,提升实践引领力。学校以校地融合发展战略为引领,贯通育人资源转化链条,系统构建“大学—政府—中小学”三方协同育人体系,形成“需求共诊—资源共建—质量共评”深度合作模式,建立信息实时共享与动态反馈机制,形成可持续、可扩展的师范生教育发展新生态。学校依托“名师工作室”开展常态化带教,引入中小学一线名师参与教学与实践指导,推行高校、中小学、教师发展学院与教研室共同参与的“四导师”协同指导机制,将一线真实教学场景与名师经验深度融入培养过程,形成“基础教育反哺教师教育”的有效机制,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着力提升师范生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复杂教育情境应对能力与综合育人能力。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专业驱动力。学校坚持“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全面打造促进师范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体系。围绕教师职场核心需求,对标教师专业标准,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开发模块化课程群。优化课程设置评价方法,聚焦核心能力养成,关注学生学习成长,建立“课前课中课后”三点式、“期初期中期末”三段式、“毕业前毕业时毕业后”三步式课程达成度评价机制。学校还构建了涵盖“高校—中小学—云平台”三类空间的“大课堂”体系,在中小学现场开展教育见习、教学实验与课例研究,再返回高校通过研讨、录像分析等方式进行深度反思与理论提升,形成“理论导入—实践体验—反思重构”的闭环学习路径,全方位保障师范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达成。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