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省内学校>正文

    人性光辉超越国界!南大师生策展《跨越时空的共同见证》,传递和平薪火

    :2025年10月24日
    紫牛新闻

    南京大学展《跨越时空的共同见证》,展出拉贝故居模型、彩色照片等,呈现拉贝、辛德贝格二战期间庇护南京难民事迹,通过学生策展弘扬和平理念。

    灰墙红顶的拉贝故居3D打印模型,栩栩如生的彩色照片……10月24日,《跨越时空的共同见证——我的邻居:约翰·拉贝 我的朋友:辛德贝格》专题展在南京大学开展,通过多样化展陈,让约翰·拉贝、辛德贝格这两位南京人的朋友从影像中“走”了出来。

    约翰·拉贝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曾任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华代表。1937年,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并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面对暴行,拉贝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身份,与其他在华国际人士一起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庇护所。他用私人庭院收容超过600名难民,并在日记中记录日军暴行真相。《拉贝日记》成为研究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翔实的史料之一。

    辛德贝格1911年生于丹麦奥胡斯市。南京大屠杀期间,辛德贝格和德国人卡尔·京特在江南水泥厂设立了难民营,先后保护和救助了约2万名南京难民。其间,辛德贝格冒着生命危险,拍下大量日军施暴的照片。返回欧洲后,辛德贝格在日内瓦当众放映了揭露日军南京暴行的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真相。

    展览通过珍贵影像、手稿、实物与口述史料,呈现了约翰·拉贝与辛德贝格国际友人的感人事迹,让超越国界的人性光辉,照进每位观者的内心。

    南京大学德语系大三学生张诗涵是“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成员。这个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牵头的团队,汇聚了来自南大多学科、本硕博三个学段的青年学子,始终致力于以《拉贝日记》和约翰·拉贝等国际友人的故事为切口,深入挖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细节,传播和平理念,促进跨文化交流。“在策划展览时,我们想通过拉贝的旅行日记,辛德贝格的年少时期,以及他们在南京的日常工作生活等经历,让观众去感受有血有肉的人物。将拉贝和辛德贝格还原为我们身边可亲可感的‘邻居’‘朋友’。”张诗涵说。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陈民介绍,拉贝故居紧邻南京大学,“我们将拉贝视为‘邻居’。展览通过青年学生的视角重温这段历史,以创新方式传播拉贝的人道主义精神,让更多人从中思考人类共同的情感纽带与和平的价值,我们义不容辞。”

    据悉,《跨越时空的共同见证》展览此前已经在德国汉堡、不莱梅和丹麦哥本哈根等地亮相。10月24日是展览首次回到南大展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杨甜子

    校对 陶善工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拉贝故居展览 南京大屠杀 国际友人 约翰·拉贝 辛德贝格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上一篇: 暂无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