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用红色资源赋能思政课改革,打造纪念馆、音乐厅、校史馆育人新范式,培养自信青年。
淮阴师范学院用好用活地方红色资源,深度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积极打造纪念馆、音乐厅、校史馆等“场馆里的思政课”育人新范式,高质量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时代青年。
注重凝心铸魂,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学校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优势赋能“大思政课”建设,深化校地共建、馆校联动,用好周恩来纪念馆、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交流,强化“学、思、讲、研”沉浸式、互动式体验,上好“场馆里的思政课”,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新体系。深入挖掘红色场馆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精心设计红色研学线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切实增强“大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与吸引力,有效引导青年学生在历史情境与现实观照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实现理论深度与育人效度双提升。
注重艺术实践,打造音乐厅里的思政课。学校将思政课堂延伸到艺术场域,深化美育浸润实践,将专业教学、艺术实践与价值引领有机贯通,将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艺术+思政”育人体系,让青年学生从艺术作品中解读历史,从历史中感悟艺术,实现“视觉感知—情感共鸣—理性思考”的认知跃升。发挥专业和学科优势,以艺术创作为媒,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创作、编排、表演、观摩中,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体系。编创话剧、舞蹈等系列红色主题音乐课,着力打造“音乐厅里的思政课”,使红色资源在艺术实践中焕发时代光彩。
注重文脉传承,打造校史馆里的思政课。学校充分发挥校史馆所蕴含的学校创建的光荣史、名师从教的奉献史、学科专业的发展史以及杰出校友的奋斗史等教育资源的作用,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实物档案和声像展示,让广大师生和校友知校史、明校情、勇担当,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全校范围选拔培养校史馆优秀讲解员,为师生提供专业优质讲解服务。开展“我是大学生讲解员”主题风采展示活动,打造系列网络思政微课,以校史资源助推“大思政课”建设。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