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省内学校>正文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对澳交流项目获评“江苏省中小学对外合作与交流优秀案例”

    :2025年11月10日
    扬州教育在线

    扬大附中与澳校合作交流项目获江苏省优秀案例奖,项目特色创新,成果丰硕,具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

    在近期举行的第二十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上,全省十项中外合作交流实践脱颖而出,获颁“江苏省中小学对外合作与交流优秀案例”。其中,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扬大附中”)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中学携手开展的“文化交流互鉴,共筑中澳友好——‘锦绣江苏·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友好学校交流营’”活动成功入选,彰显了该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的卓越成效与创新探索。

    深厚积淀,应对挑战,明晰交流目标

    自2014年正式缔结友好学校关系以来,扬大附中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中学始终致力于师生互访、课程共享与文化体验等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面对全球化教育浪潮下的新要求,以及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跨文化认知、活动形式、教育模式深化等挑战,扬大附中在继承以往成功经验、充分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系统规划并实施了一轮又一轮交流活动,旨在深化文化互鉴、创新交流模式、提升师生国际素养、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并为未来长期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精心策划,创新实践,打造交流范本

    围绕上述目标,扬大附中通过精细化、模块化的实施与多维度创新,将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

    实施过程亮点纷呈:

    1.前瞻性筹备,构建“一体化”保障:学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实行三级责任制,确保信息无缝对接与高效协同。后勤保障突出“三个定制”:行程定制结合场馆特色设计“文化任务单”,变被动游览为主动探索;餐饮定制提供“中澳风味融合菜单”,兼顾文化体验与个性化需求;医疗保障制定应急预案,校医全程跟随,确保活动安全无虞。

    2.沉浸式体验,推行“三段式”递进:

    文化认知与破冰:通过隆重的欢迎仪式、独具特色的礼物互赠,以及创新的“双课联动”环节(如中方《诗情“画”意,叶中寻趣》树叶诗词创作与澳方“澳洲知识寻宝游戏”),迅速拉近距离,实现文化的平等对话与双向输入。

    深度互动与融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由学生宣讲团主导校园导览;在文化工坊中,中澳学生“一对一”结伴学习书法、共绘澳洲动物;体育活动采用“运动超市”模式,自由选择体验太极、羽毛球等;共同包制饺子,在动手协作中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情感升华与惜别:以游览世界文化遗产瘦西湖作为文化之旅的收官,在湖光山色中深化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理解,并以温馨周到的送别仪式巩固友谊。

    3.系统性总结,固化成果展望未来:活动后及时制作纪念短片与手册,召开座谈会收集反馈,形成总结报告,并主动与澳方共商后续合作方向,如线上教研、学生笔友计划等。

    创新做法全面升级:

    “双课联动”深度教研:提前组织中澳教师线上备课,确保课程形成文化对比与补充,构成完整的“文化认知单元”。

    “沉浸式体验”场景构建:将每个活动点打造成“微型文化场景”(如“古代工匠”“文人雅士”“中国家庭”),使参与者成为“剧中人”,深化文化感知。

    “全流程安全保障”网格化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到人,配备紧急联络卡,实行教师固定对接学生的网格化户外管理。

    “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贯穿“以学生引领学生”理念,从前期的宣讲培训到活动中的结对、后期的分享,全面提升交流的亲和力与实效性。

    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彰显合作价值

    该交流项目取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

    学生发展:显著提升了中澳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能力,中方学生锻炼了语言应用与组织能力,澳方学生深度体验了中国文化魅力,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国际友谊,拓宽了全球视野。

    教师成长:中方教师在活动设计、跨文化教学策略以及活动组织、协同配合方面获得启发与提升。

    学校建设:形成了标准化的国际交流流程,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案、活动方案等资源库,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对外影响:活动获得澳方高度评价与深化合作意愿,通过宣传提升了学校美誉度与国际影响力,为同类学校的国际交流提供了优秀范例。

    特色鲜明,可持续强,具备推广价值

    该案例的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秉持“双向文化互鉴”核心理念,实现平等交流与共同成长;构建“校园课程+校外文化场馆”联动模式,拓展教育空间;注重文化活动实用性与趣味性结合,增强文化传播深度;采用“分层设计”满足差异化需求,确保参与效果。

    项目展现出良好的可持续性:形成的标准化流程与资源库可作为模板复用;与澳方稳固的友好关系为长期合作提供保障;学校将国际交流纳入整体发展规划,确保项目延续与发展动力。同时,案例具有高度的推广价值,其“双课联动”“沉浸式体验”、“全流程安全保障”等创新做法及组织经验,易于被其他有意开展中外合作的学校借鉴采纳,对推动基础教育阶段高水平国际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其长期以来坚持开放办学、深化国际交流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江苏省中小学教育国际化实践探索的生动展示。该校将继续秉持文化交流互鉴的精神,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理解力的新时代青少年,为促进中外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作出更大贡献。

    END

    撰稿:办公室

    审定:邵学云

    审核:刘超、孙惠泽

    审编:吴必昌、芮剑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扬大附中 中澳友好交流项目 江苏中小学国际交流案例 抖索中学合作实践 校园文化活动创新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