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心”在行动②|校家社协同,为孩子心房洒满阳光

:2024年05月25日 江苏教育发布
分享到:

江苏进一步深化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润心行动”,推动校家社共同担负起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责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师生全员参与,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自今年起,教育部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具备较高的心理健康辅导素养,同样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形成社会广泛共识。江苏进一步深化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润心行动”,推动校家社共同担负起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责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师生全员参与,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健全全员导师制

如何对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进行秩序重塑?去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一步,江苏将进一步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各地在2025年前为所有城区中小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1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按照师生比1∶500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切实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护航赋能。

为了壮大心理教师队伍,部分地区已经主动开启了教师“开源”探索。例如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开始为区里学校提供兼职心理教师的集中培训,一些学科教师培训合格后,也可转岗为专职心理教师。镇江持续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三级资格认证工作,目前全市每5名教师至少有1人取得心理健康教育资格合格证书,全市900余名持证教师加入导师队伍。

学生人人有导师,让情绪焦虑找到倾诉出口。镇江市在全市中小学推行“全员导师制”,学生导师双向选择。而对于行为有偏差、心理需疏导、学习有障碍、家庭有变故、生活有困难的特需学生,除原有导师外,另安排一名行政教师、一名专兼职心理教师、一名社会导师担任该生成长导师,形成特需学生“1+3”导师结对模式。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副校长吴永平介绍,学校让孩子与导师双向选择,每个月跟孩子单独交流一次,“导师会及时识别学生的异常情绪和行为,及时引导学生多角度理性看待问题,形成合理的情绪宣泄方式,为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支持环境”。

南京市第五中学心理教育课程基地核心成员、心理高级辅导教师万蓉蓉介绍,南京五中为全员导师开设《长善心育课程》,通过校会、课题组会议、班主任例会、师徒帮带研讨会、会诊等方式途径完成理论和实操的学习,为导师提供情绪识别、师生沟通、生涯规划、学习动机激发、考试焦虑辅导等心理培训内容,杜绝师源性心理伤害。

家校共育护佑孩子心理健康

补足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缺位,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筑起一堵心理健康保护墙。

“其实从我们接触的情况看,现在家长虽然比过去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很多家长还是不会与孩子沟通,也不会正视自己的情绪,更谈不上懂得如何开解孩子。”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德育副主任练成说,学校近几年一直很重视对家长引导,但其实做得也还不够,目前能争取到的形式主要是大大小小的讲座和学校公众号相关文章的推广。但日常亲子沟通的问题,很多时候不仅学生要改,家长也要调整。“你可以信任你的孩子,告诉他们父母也不容易,但不用把在单位受到的压力、背负的贷款、还款的年限这些详细扒给孩子看。关键是让孩子明白,大人也会有烦恼,这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意味着不爱孩子了……让孩子理解父母,然后大人小孩一起成长。”

“事实上,经历过一些案例我们也在反思,近些年我们好像多数针对家长与学生,但学校对于在职老师回家后怎样与子女沟通、疏导子女情绪,其实也应加强培训。其实,每家用人单位都有责任,学校也希望更多用人单位能重视这方面工作。孩子的心理健康,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家庭,如何当好父母、疏导孩子,不只是学校的事。”练成说。

“在家校互动中我们也发现,不少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却缺乏孩子心理需求的关注。”常州市翠竹中学副校长章艳谈到,家庭是每个生命生存的根本土壤,没有合适的土壤,再多的外力也是收效甚微,因此全体班主任全面落实大家访,通过电访家访、校访等多种形式实现心理特殊学生家庭的全覆盖。班主任每周在班级群中推送父母学堂、96111热线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向家长宣传普及科学育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等理念。并不断推出系列化的家长学校,比如依托蓝天救援队进行生命安全指导,邀请志愿者老师向家长普及急救法,由心理教师帮助家长扭转家庭教育观念。

“我们的家长会上,班主任都会和家长分享学习一两个心育的理论和方法,如马斯洛需求理论、冰山理论、认知行为学的操作方法等,让家长能够理性看待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现象。我们家校共育还有个很重要的抓手,就是班主任的家校联系本,通过家校联系本能很好地了解、沟通、引导、帮助和赋能孩子和家长,实现家校共育的最优化。”万蓉蓉说。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教师黄凡介绍,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内容,依托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渠道,开展家庭教育常态化辅导。在上学期学校开展了12次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强化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凝聚家校共育合力。加强家校沟通,适时家访,开展精准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识别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家长对疑似有精神障碍的学生到医疗等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多方协作,“润心”无声

有专家认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其实要从日常教学活动入手,体育锻炼、课间活动往往是帮助学生发泄情绪,培育健康心理的最佳渠道,“润心”无声,以“身健”促“心安”。在吴永平看来,学校要通过一个潜移默化的环境,把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化解掉,治未病。孩子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身体健康,离不开体育运动。最近,镇江市中山路小学的孩子们正在自主设计、讨论班级课间小游戏,翻花绳、三国杀等小游戏让孩子们身心得到放松,“经过课间的游戏,孩子们下节课的专注度有显著提升”。同时,睡眠在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镇江市中山路小学,鼓励学生晚上九点半之前入睡,如果有个别完不成作业的孩子,学校设置了作业延交申请单,可以申请延交作业保障睡眠。

“我们需要向社会借一点力。”在章艳看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翠竹中学作为一所社区中学,多方联动力量,聘请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为心理教育副校长,聘请市翠竹派出所、天宁检察院、新北法院的工作人员为法治副校长,聘请市政府妇儿工委办专家为权益副校长等等,全力为孩子成长护航。同时,学校开设的心理面询也不只针对学生,预约的对象不仅是孩子,家长也可以来咨询心理健康或是在育儿方面的疑难困惑。

近年来,常州将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适儿化改造作为重要抓手,在全省率先发布“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南”,并逐步出台儿童友好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等建设指引,截至2024年3月,全市已完成53个儿童友好重大项目,建成33个儿童友好社区、32个儿童友好学校。据悉,常州市今年将再建10个儿童友好社区、20个儿童友好学校、10个儿童友好医院、10个儿童友好口袋公园,推动“儿童友好示范空间”建设,全域高质量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一些学校也在尝试引入第三方心理机构力量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加把力”。练成介绍,学校可以从区教育局开具名单中选择并签约社会心理机构。第三方机构咨询师,现在是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力量,而在有的学校,可能是中坚力量甚至核心力量——经学校预约后,他们不仅来校做个辅、团辅,也开设讲座。目前学校签约了两家区教育局推荐的第三方心理机构:其中一家针对1~4年级,另一家针对5~9年级。“一方面,经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社会机构能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服务,另一方面,即便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但同机构合作,也是给学校、学生和家长同时‘上保险’。”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程晓琳 葛灵丹 李睿哲)

编辑:王筱

审核:范文 许南欣

[我要纠错]
文:王振袢&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自今 年起 教育部 定为 全国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润心”在行动②|校家社协同,为孩子心房洒满阳光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