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调整高校学科专业,2027年急需专业占比超85%,理工农医学位点占比超60%。
9月2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江苏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江苏将开展急需学科专业快速布局、学科专业内涵更新等改革试点工作。到2027年,新增学科专业点中属于国家或江苏急需的占比超过85%,理工农医类学位授予点占比超过60%。
新闻发布会现场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在发布会上介绍,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路径,江苏作为经济与科教大省,高校数量、科研资源和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前列,江苏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兴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当前,部分领域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完全适应的问题,传统专业设置难以适应技术快速迭代和产业升级的要求。部分高校学科专业发展面临结构性矛盾,部分专业布点重复率高,就业竞争力不足,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相对滞后。”
《江苏省实施方案》明确,将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培养,推动全省高校建设一批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学科专业,形成面向江苏优势产业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新机制,构建学科专业内涵更新建设新模式,全面提升学科专业设置的科学性、适配性、敏捷性和前瞻性。到2030年,学科专业布局全面调整优化,江苏“1650”产业体系所需学科专业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
《江苏省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学科分类发展卓越提升、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和学科专业发展机制深化改革四项行动。
记者注意到,方案面向江苏人才需求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清单;紧扣江苏产业创新需要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创新构建“产业链需求牵引+学科链创新供给”双向赋能的急需学科专业超常规设置机制。
“到2027年,围绕集成电路、低空技术等领域打造若干个学科链创新联合体,为江苏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金科介绍,江苏高校将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江苏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构建以学科链、产业链为双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高新区等协同参与的创新联合体。
此外,江苏还将启动顶尖学科筑峰计划,重点支持江苏若干学科或优势方向尽快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启动基础学科筑基计划,重点支持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建设,精准推动基础医学(含药学)学科建设,适度扩大天文学等紧缺基础学科布局等。建设面向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江苏学院”,以多元化方式在全省范围遴选拔尖生源、汇聚顶尖师资、打造精尖平台,构建“人才产出+模式输出”双轮驱动的一流人才培养模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王赟
校对 胡妍璐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