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系统推进“十四五”规划收官,谋划“十五五”蓝图,全面展示教育发展成就,奋力向教育强省目标迈进。
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全省教育系统正全力推进“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系统谋划“十五五”规划宏伟蓝图。“十四五”时期,全省教育事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教育领域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全省教育发展规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面对全省人民的重托,江苏教育人交出了令人瞩目的“五年成绩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本报本期起推出《向教育强省阔步前行》专栏,紧扣《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以图说“十四五”、数说“十四五”、话说“十四五”、事说“十四五”等4个篇章,全面展示“十四五”期间全省教育系统改革发展的新成效、新突破,呈现各地各校破解制约教育发展难题、推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的路径与进展,报道各地各校深耕教育改革试验田、构建发展新格局的创新与实践。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谋划未来。我们相信,面对教育强省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主攻方向,江苏教育人将更加自觉落实“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重大要求,总结凝练“十四五”教育发展成就,聚力描绘“十五五”教育发展宏图,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务实进取,向着高标准建成教育强省的目标扎实迈进。
图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春季运动会上,男子1500米起跑瞬间
图为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科研团队进行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
在全国率先推行小学每天1节体育课,在全国首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每年参与劳动教育及体验的学生近千万人次;成立首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获批4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数量居全国第一,16所高校、48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入选数分居全国第二、第三;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切实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形成一批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回望‘十四五’,江苏教育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把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全局下审视谋划、积极推进,立德树人成效更为彰显,教育支撑引领更加有力,教育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教育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全省教育发展规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为‘十五五’期间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表示。
坚定立德树人,
为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固根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充分挖掘航空航天民航特色资源和校友资源等校内外各类思政教育资源,打造“顶天立地·南航风格”特色校本思政“金课”和一系列具有国防底色、工信特色、南航特征的思政公开课;南京林业大学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教育教学,持续组织生态文化节、“美丽中国行”等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红绿相融”特色校园文化……我省各地各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启智润心,帮助广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筑牢信仰之基、思想之基、价值观之基。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教育成效的首要标准。“十四五”以来,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取得新突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为引领,我省正深入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双向发力、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并进,积极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如今,各地各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精准把握教育改革方向,激励广大师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高校全面开设,“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江苏特色思政教育品牌持续涌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和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省遴选50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96个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立项建设国家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23项、省级166项。
上好立德树人“大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我省各校将全面提升思政队伍的铸魂育人能力作为关键环节,在培育选树优秀教师方面,实施高校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为全省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青年力量;完善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集体备课、展示交流等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水平。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江苏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思政课教师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如何使用灭火器?记住‘提、拔、握、压’这四步。”“刷单返利、校园贷款、网游交易,这些诈骗套路要警惕!”日前,南京财经大学将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从教室搬进宿舍,护航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近年来,江苏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抓手,持续打造集思想引领、发展指导、智慧服务于一体的育人新场域。目前,全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已实现全覆盖。
“五育”并举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路径。2024年8月,江苏在全国率先推行小学每天1节体育课;今年年初,我省全面开展“2·15专项行动”,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扎实推进,学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正逐步成为现实。
小足球撬动大教育。这个夏天,“苏超”联赛掀起全民绿茵热潮。在“苏超”516名参赛球员中,江苏教育系统师生共275名,占比53.3%。来自江苏校园足球的“青春风暴”席卷各个赛场,师生们的拼搏身影成为亮丽风景。目前,全省校园足球特色校、足球改革试验区数量规模居全国前列。在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中,我省金牌数、奖牌数、总积分均为全国第一,我省中学生女队夺得首届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足球世界杯冠军。
劳动教育是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江苏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实施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百千万”工程。全省建有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优秀基地88家、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300个、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300多个,每年参与劳动教育及体验的学生近千万人次,为青少年成长厚植实践沃土,让学子们在劳动中锤炼品格、收获真知。
2023年以来,江苏全面实施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润心行动”,坚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在无锡市梁溪区,“求助是勇敢的表现”“竹子的每一道节疤都是努力生长的证明”等“润心妙语”张贴在校园显眼处,该区积极打造户外关心空间,覆盖全区92%的学校;苏州市90所学校试点开展“一校一社工”服务,面向学生和家庭提供心理干预、个案服务、社工课堂等专项服务;南京艺术学院牵头成立江苏省学校美育润心工作联盟,发挥各联盟成员优势与特色,共同探索将美育元素更好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我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服务导向,
以高质量教育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4年9月14日,教育部、江苏省启动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3个产业方向,努力打造开放共享的全链条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体系。成立一年多来,中心不断创新组织机制、搭建新质要素、强化政策供给、推动师生共创,真正把高校人才资源、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地处江苏,服务全国。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的建设发展是我省以高质量教育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践。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十四五”期间,我省持续强化高质量人才供给、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效率成果转化,源源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贡献成果、提供智慧。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结合点,更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性力量。“十四五”伊始,省政府印发《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启动新一轮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持续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特聘教授计划“四大专项”,夯实高水平大学建设基础,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截至今年7月,我省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高校数和学科数居全国第一,全省高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数、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均居全国第二,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数居全国第一。“十四五”期间,我省新增23个高校牵头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172个,各高校牵头承担全省70%以上的基础研究。
“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我省高等学校始终牢记嘱托,奋勇向前。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南京大学“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苏州大学“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创制”等3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带领团队搭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光子太赫兹实验环境,首创光子太赫兹光纤一体融合的实时传输架构,打破了此前全球公开报道的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的最高实时传输纪录;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研发的超声电机应用在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探测器上,在探月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5年来,产学研用在全省深度协同,教育界与产业界不断对话共进,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当前,近一半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超过一半江苏高校品牌专业与“1650”产业体系密切相关。
在南京,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推介全国240余所高校4900余项成果,意向成交额近40亿元。在苏州,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组织高校技术转移转化成果对接展,展示科技成果超1300项,面向全球发布“揭榜挂帅”关键技术需求榜单。5年间,我省还举办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活动,助力打造更具全球吸引力的开放合作生态。
5年间,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系列活动火热开展,高新区和高校协同创新发展有序启动。全省现有国家大学科技园20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5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0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教育对接产业,职业教育同样大有可为。全省13个设区市均建有职教(高校)园区,立项建设28个省级市(县)域产教联合体、613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和50个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获批4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119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创新活力奔涌的同时,我省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深度融合。目前,我省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3个、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3个、国家集成电路学院2个,建设15个省卓越工程师学院、12个高校学科交叉中心、3个省级集成电路学院、15个人工智能学院、15个工业软件学院。
5年间,我省持续鼓励引导青年学子在双创实践中展现朝气蓬勃的创新活力、敢闯会创的锐气志气,培育出一大批创新创业“生力军”。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我省共有157所高校、8万余支团队、32万余人次参加,各赛道金奖数均创历史最佳,获金奖总数居全国第一。
为经济社会提供高质量人才,就业是关键一环。“十四五”期间,我省扎实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12条举措,推动部省签约共建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院(基地),认定首批20个省级大学生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当前,省级“智慧就业大数据监测分析中心”实现对全省毕业生就业供需动态的实时监测。
坚守人民立场,
以更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当晨光还在玩捉迷藏,食堂已经热闹起来了!咕嘟嘟,虾仁将军踩着油花玩蹦床,酱油小队长正指挥鸡蛋士兵翻跟头,穿过胡萝卜山洞,跳过豌豆跳跳石,玉米粒在阳光下奔跑!叮咚,彩虹营养密码破译成功……美味的秘诀是:50%的爱心+50%的彩虹营养。”这是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学生杜奕辰讲述的《一粒米的致远故事》,描绘的是学校食堂为学生们特别定制的蛋炒饭。
“有一天我陪餐时,孩子们提出一个小心愿,希望每天都有蛋炒饭吃。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食堂师傅精心准备了这道配料丰富、美味可口的蛋炒饭。”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校长谢英告诉记者,学校有一间温馨的“爱心小屋”,小屋里有漂亮的餐盒、咖啡的香气和舒适的氛围,并定期举办“校长陪餐”活动。用餐时,校长会仔细询问学生对餐食、课程、活动、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归属感、责任感。
将食堂管理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推进食育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师生和家长满意度,是我省扎实推进“校园餐”整治的一大亮点。2023年11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学食堂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2024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部署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将中小学“校园餐”专项整治作为教育系统集中整治工作重点,我省在中小学食堂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基础上,全面动员、压茬推进“校园餐”专项整治。2024年11月,中央纪委机关、国家监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监督的指导意见》,我省进一步落实指导意见有关要求,通过建章立制、多方联动,锚定“杜绝”目标,聚焦常态长效,全力抓“根治”,全面提升中小学食堂管理水平,从“舌尖”到“心间”守护校园每一餐。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过去5年,全省教育系统始终坚守教育的人民立场,深度聚焦教育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教育改革发展惠民成效,增强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为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我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各学段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十四五”期间,全省53个县(市、区)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认定,数量居全国第二,普惠幼儿园覆盖率、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均超过90%。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5年间,全省共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757所,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共同体覆盖全省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32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数量居全国第三,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业成绩位居全国前列。在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方面,我省积极强化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全省累计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303所,普通高中连续多年实现招生规模以近10%的幅度增长,全省在优质普通高中就读学生数占比达90%。
为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十四五”期间,我省全面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在公办学校就读学生占比达90%,乡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教育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在“双减”工作推进方面,全省实现课后服务“5+2”全覆盖,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97.68%,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学生对“双减”支持度和校外培训治理满意度分别达到91.2%和91%。与此同时,全省切实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认真开展中小学“校园餐”等3项整治,形成一批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
江涌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全省教育系统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对标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部署,以更大力度办教育、育人才,加快建设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先锋区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实验区,更加自觉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重大要求,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务实进取,向着高标准建成教育强省的目标扎实迈进。
来源:江苏教育报
编辑:王筱
审核:朱茂勇 许南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