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下降,徐州3家幼儿园转型养老机构,精准对接养老需求。
随着出生人口下降,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关门闲置。
怎么办?
徐州有3家幼儿园,
转型改为养老机构!
徐州已有3家民办幼儿园完成转型,鼓楼区原北区幼儿园、云龙区原黄山中心幼儿园、泉山区原西苑幼儿园,分别 变为鼓楼区牌楼街道长者食堂、云龙区黄山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泉山区和平街道长者食堂,通过盘活闲置空间精准对接养老需求。

(幼儿园转型为长者食堂,图源徐州日报)
截至2024年末,徐州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224.39 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1.87%,托幼需求缩减而托老需求凸显。
云龙区黄山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原黄山中心幼儿园闲置教室改造)今年4月开业,每日接待约300位老人;泉山区西苑幼儿园7月转型为和平街道长者食堂,两三个月内吸纳 1500名老人会员;鼓楼区原北区幼儿园9月20日变身牌楼街道长者食堂,首日早餐营收超1700元。

(幼儿园转型为长者食堂,图源徐州日报)
从教30多年的张纯娣先后创办了黄山中心幼儿园和北区幼儿园,事业一度红红火火。
面对新的社会需求变化,张纯娣敏锐地捉到转型契机,开始试水养老事业。
在徐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黄山中心幼儿园的闲置楼房被改造成养老中心,提供就餐、娱乐和康养服务,今年4月开业,每天接待约300位老人。位于泉山区民乐园内的西苑幼儿园,今年7月“变身”和平街道长者食堂,短短两三个月,已有1500位老人成为这里的会员。

原大福源幼儿园园长张会在长者食堂为老人打饭
一样跨界的,还有原西苑幼儿园园长李惠玲带领的10名幼师团队,她们从“哄孩子睡午觉”变成“陪老人聊家常”,从“检查孩子餐具消毒”变成“把控老人餐食软硬度”,多年积累的爱心、耐心与卫生安全意识,成了养老服务的“天然优势”。张纯娣更是身兼两职:黄山中心幼儿园园长的办公室还在,但她每天80%的时间都在隔壁的养老中心——查看老人的理疗记录、询问食堂的当日菜单,“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老人在院子里晒着太阳聊天,或是在理疗室里安心放松。”
在民健小区,黄山中心幼儿园被隔成了两个院子,一边仍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场所,一边是今年4月开业的黄山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老幼一体”的愿景,在这里成了触手可及的日常。“每天送完孙子,我就来这儿喝杯茶、练会儿字,到点直接接孩子回家,不用来回跑了。”68岁的王老太太乐呵呵地说。
不过,社区养老也需避开“开业红火、后期冷清”的陷阱。张纯娣的会福圆公司早早做好规划:将长者食堂升级为“一日三餐+家宴预订”模式,上班族晚上不想做饭,全家能来吃顿实惠饭;节假日开设包间,满足家庭聚餐需求;针对多数老人倾向“居家养老”的特点,养老中心提供日托服务,帮子女减轻负担,同时与社区医院、养老机构建立“5分钟绿色通道”——老人若突发不适,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联系医护人员上门,让居家养老的老人多了份平安保障。
“有的老人刚开始觉得‘去养老机构没面子’,而现在,就算儿女休息在家,他们也愿意往这儿跑。”张纯娣的观察,道出了“嵌入式”养老的魅力——它不是将老人“圈起来”,而是把服务“嵌”进社区,让老人不离熟悉的环境,不离邻里亲情。
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党支部书记董明伟认为:“幼儿园转型养老机构,是对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用一个阿基米德支点打通了两个社会痛点——既消化了过剩的托幼资源,又填补了社区养老的缺口。但转型不能盲目跟风,需结合区域需求。比如人口密集区可做养老中心,年轻社区可打造成邻里中心、创客空间等。”
来源:徐州日报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