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在苏州举行,聚焦人工智能素养培养。会议促成了46对中外友好学校,发布了2026年交流营项目。

11月6日,由省教育厅和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和苏州市教育局承办的第二十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在苏州举行。省教育厅厅长江涌出席并讲话。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张晋作视频致辞。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博,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部国际教育与合作司司长琳达·沃恩,英国学校联盟高级教育主管凯文·巴特尔,美国费尔法克斯郡教育委员会委员、美中教育基金会执行董事麦瑞安出席会议并致辞。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主持开幕式并作闭幕式总结讲话。

江涌指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全面重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教育正处于这场变革的最前沿。数字时代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全世界需要共同回答的时代课题。本届协作会以“数字时代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核心构成与培养路径”为主题,顺应时代大势,汇聚中外智慧,探索合作路径,共同回答好“数字时代、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他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坚持平台共建,合力开创教育国际交流新格局;二是坚持资源共享,合力打造人工智能新样态;三是坚持人才共育,合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张晋指出,江苏省自2005年起举办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培育了一批教育国际交流项目,取得了系列务实成果,受到参与人员的一致好评,已经成为江苏省教育对外开放的品牌项目。她希望与会各方以平台促联通,共筑合作新网络,建立健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长效交流机制。以开放促融合,共建育人新范式,培育兼具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的时代新人。以交流促理解,共话教育新未来,希望海外参会代表更好感受发展中的江苏教育、中国教育,感受真实鲜活的中国。
杨树兵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活动参与度广、内容丰富、成果显著。江苏省教育厅将继续办好国际交流与协作平台,推动中外学校持续深化交流、加强协作。





左右滑动查看
开幕式上,琳达·沃恩在致辞中指出,通过本届协作会的深入交流研讨,将帮助参会学校吸收更多新知识新技能,助力应对人工智能、STEM等领域的共同机遇与挑战。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林赛·奥兹、美国费尔法克斯郡公立学区教育委员会委员瑞卡迪·安德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教师培训与本科课程院院长周家怡、英国露丝公学校长弗朗西斯·金等外方专家作了精彩主题报告。

本次会议共促成46对中外中小学校缔结为友好学校,现场举行部分结对学校代表签约仪式。会上发布了2026年“锦绣江苏·国际青少年交流营”项目。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联合省内部分学校与英国等8个国家的学校成立了STEM教育国际联合工作坊。

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新加坡、德国、法国、芬兰、西班牙、日本、韩国、俄罗斯、奥地利、意大利、巴西等16个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代表、教育组织机构代表和中小学校长,省外办、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省内13个设区市教育局和对外交流处负责人及江苏中小学校长代表等350余人参加会议,是协作会举办以来,与会外宾国别数最多和参加人员规模最大的一次。
会前,外方校长分赴全省各地开展深入参访,走进友好学校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





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自2005年举办以来,已促成江苏中小学与国(境)外建立姊妹学校2000余对,直接或间接促成境内外5万余名师生开展双向互访交流以及教学科研、课程开发等一系列特色合作。
来源: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编辑:王筱
审核:崔婕 王素娟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