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国旗,奏国歌全体师生行注目礼”放眼望去只有6位老师、2名学生这里是吉林省德惠市长春岭村小学升旗仪式后堪称“豪华顶配”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了1几乎每节都是“一对一”溜号?不存在的!“这张纸我对...
“升国旗,奏国歌
全体师生行注目礼”
放眼望去
只有6位老师、2名学生
这里是吉林省德惠市
长春岭村小学
升旗仪式后
堪称“豪华顶配”的课堂教学活动
开始了
1
几乎每节都是“一对一”
溜号?不存在的!
“这张纸我对折两次,
它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一天之中,6位老师
要给这两个孩子上12堂课
而面对“六对一”的“热情攻势”
孩子们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瞪圆眼
就是不能溜号
根据规定
每名小学生要上14门课
对于6位老师来说并不轻松
每位老师都至少承担两个科目
比如,校长赵永
就兼职教着体育?
![]()
过去,生源最多时
学校有600多名学生
和十多位教师
教学质量更是远近闻名
如今,即便只有2位学生
老师们依然以全部的热忱对待工作
谈及原因,老师们这样说……
2
奋力托举
村小也能教出“学霸”
6位老师中
4位老师在这里读过书
年少时
他们曾是坐在教室里的孩子
长大后
他们又回到这里
成为讲台上的点灯人
![]()
赵永年轻时与学生的合影。当时,他还是一名英语老师。
“我就是在这里好好学习
一步步走来的
所以我也希望我回到这里后
孩子们也有能力走出去看看”
在此任教27年的王艳秋说
三年级的娄浩宇聪明好学
很快就学透了书本上的知识
教师张英对他格外费心
“基础题他都会了
我开始在网上搜题,给他拔高
我们孩子这么好
必须要让孩子能‘踮起脚来摘桃子’”
![]()
在老师们的努力下
即使学校“袖珍”
也没有耽误娄浩宇成为“学霸”
上个学期期末考试
他在整个乡里100多个孩子中
排到了第三名
也为长春岭村小学争了光
五年级的高国家
虽然成绩没有娄浩宇那么好
但也非常要强肯学
![]()
时德锋老师(右)在给高国家上课
学生少了之后
老师们本有机会调走
但是他们还是选择坚守在这里
“我会把我所学的知识
毫无保留地教给孩子
站好我自己的最后一班岗”
教师宋桂平说
3
特别的学校
格外动人的师生情
对这两个孩子而言
老师们是师长,是玩伴
还是饭桌上的家人
每天午餐时间
是学校最热闹的时刻
![]()
“带啥菜啊?”
“饺子,酸菜的”
娄浩宇正要把自己的菜和老师分享
老师们连连摆手
却慷慨地把自己的菜
分到学生的碗里
![]()
时德锋、宋桂平两位老师和高国家一起跳大绳
长春岭村位于山岭之上
是距离大房身镇中心最偏远的村庄
距离镇中心小学有十五公里左右
沿途道路崎岖
孩子们的家里也都有实际困难
所以,即使只有2名学生
教育部门还是保留了这个教学点
为了他们
6位老师每天都一路奔波赶来这里
![]()
这几天,娄浩宇的父亲
突发脑梗住院
而他的母亲有小儿麻痹症
小浩宇就只能由姑姑临时接送
得知这一情况
王艳秋老师决定提供帮助
“你每天晚点来接
我看着他把作业写完
这样你给他做饭就行了”
王老师跟娄浩宇姑姑说
“我们每天上班时把他接上
快到你家跟前就给你打电话”
![]()
另一名学生高国家
是跟着七旬老人生活的留守儿童
2024年7月,一场大雨袭来
积水很深,水下还都是泥
很容易打滑
老人身体不好,也无法接孩子
校长赵永把孩子一直背到山下
并护送他回家
“自从我上班
老教师就有这个传统”
教师宋桂平说
“一到下雨天
就先想怎么把孩子安全送回家
我们也传承了下来”
![]()
时代奔涌向前
乡村的面貌在变
教育的形态在变
乡村教师的身影始终不变
或许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
但有一笔一画写满黑板的认真
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
但有暴雨天护送孩子回家的传承
用心用力用情尽好本分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这是六位乡村老师保持的初心
也是他们坚守的本真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频道、长春台、德惠融媒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