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研讨会,探讨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需立足国情、挖掘传统、回应需求、加强合作。
光明网讯(记者邱晓琴)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凝聚学界智慧与力量,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于2025年9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办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同期庆祝研究院成立40周年。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心理学领域专家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历届校友及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中国心理学发展新机遇,探讨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新路径。
研讨会现场
9月21日上午,研讨会开幕。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青森,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苏彦捷,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白学军,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主任陈辉,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以及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发展心理研究院院长罗良主持。
本次研讨会以“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为核心议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实施路径、国家重大需求满足与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等四大关键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在专家报告环节,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心理学领军学者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董奇作了题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挑战与创新实践”的报告。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教授游旭群以“做经世致用之学∶基于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考”为题进行了报告。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方方探讨了“人类的高级认知与类脑智能”。教育部教材局原一级巡视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申继亮阐述了“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思考。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进行了题为“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路径的思考与实践探索”的报告。
研讨中,多位专家的报告聚焦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交叉融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教授吕卫锋就“人工智能发展与人机共生社会”分享了几点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傅小兰展望了“AI时代的中国发展心理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周晓林分享了关于“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与人工智能”的思考。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教授刘嘉报告了“智能时代的新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发展心理研究院院长、教授罗良以“教育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情况介绍”为题作了精彩报告。
此外,专家们从文化、社区及老龄化等多个维度展现了心理学研究的中国特色。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部长、教授陈红分享了“社区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探索”。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文科资深教授莫雷报告了“构建二级防控的危机干预机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方晓义介绍了“创建婚姻家庭治疗体系,引领科学发展”的思考。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老龄心理与行为科学实验室中心主任、教授郭秀艳报告了“内隐序列知识外显转化的神经机制探讨”。
专家的报告还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授张文新以“学生内外化问题的发展轨迹”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发展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宗奎作了题为“面向实践、守正创新——在时代变迁中探索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报告。辽宁师范大学校长、教授罗文波分享了“高校心理育人”的思考与创新。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既有前沿理论的深度探讨,也有实践经验的分享交流。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构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推动中国心理学从 “跟跑”国际心理学向 “并跑”、再到“领跑” 的关键契机,需要立足中国国情、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回应国家重大需求,同时加强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力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体系。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