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伟想成为一名专门为残障人士服务的公益律师,给残疾人打官司,也为残障人士的人生书写更多的可能性。
“你好”,和初次见面的人在聊天软件打招呼时,王金伟习惯加上“抱拳”“呲牙”等表情符号,他觉得,这样能让自己显得没有那么严肃。
王金伟是北京工商大学202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作为一名天生全盲的视障者,每一个字符、每一个表情包的识读,都是他在读屏软件的帮助下独立完成,交流对话和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写作比较长段的文字时,他还会使用AI帮助校对错别字。
他独立完成的远不仅是打字交流。9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金伟已完成司法考试客观题的考试,正在进行主观题的备考。从在滨州医学院学习针灸推拿,到攻读法律硕士为残障群体发声,王金伟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视障者的人生,从来就没有“固定答案”。
2023年,王金伟考入北京工商大学攻读法律硕士。 受访者供图
勇敢跳出视障群体的传统路径
王金伟虽然天生视力障碍,却一直没有放弃求学。本科阶段,他遵循视障群体的“传统路径”,在滨州医学院学习针灸推拿。“那时候觉得,学一门手艺就能安身立命,至少能有口饭吃。”他坦言,中小学在盲校的封闭学习经历,让他一度以为“盲人按摩”就是他人生唯一的职业选择。
直到走进大学校园,广阔的世界才在他面前缓缓展开。“认识了不同专业的同学,才知道原来除了按摩,还有那么多行业可以尝试。”他忽然意识到,若一辈子局限在按摩室里,未免太过无趣。“我开始问自己,能不能试试别的?”
经过一番仔细思考后,王金伟决定把法律作为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并决定报考法律硕士研究生。这个决定,意味着他要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市面上没有针对视障者的考研辅导机构,他需要把所有备考资料转换成文档,再通过读屏软件“听”着学习;读屏软件的识别并非百分百正确,有时也会出错。这些都让他需要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跟上大家的步伐。
王金伟在读屏软件的帮助下,独立学习。 受访者供图
最让他头疼的是专业学习中的“思维导图”。那些串联知识点的线条、分层排列的逻辑,读屏软件无法识别,他通过耳朵“听”文字描述,始终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我那时候特别着急,这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但我就是搞不明白。”无奈之下,他只能四处找同学、志愿者帮忙,“但很多人不懂法律,对着思维导图也弄不清楚,我得找懂法的朋友才能帮我。”
面对备考学习的任务,他总是需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其他同学每天可能学4个小时就完成任务了,我就需要10个小时,遇到困难的话,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即便在准备考研前已经预想过种种困难,但实际面对这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时,王金伟也会感到沮丧。“别人一眼就看明白的知识,我得费好大的劲。”但他总能在沮丧过后迅速稳住心态。“我还真从来没想过放弃,做事要有始有终。”
这份坚持终于有了回报——2023年,王金伟成功“上岸”北京工商大学攻读法律硕士。他用行动证明:视障者的人生,从来不止“按摩”这一条路。
架起法律与残障群体之间的桥梁
进入法学院后,王金伟对法律的理解逐渐加深,尤其在残疾人权益保护领域,他凭借自身经历,更能与残障群体共情。
在学校组织的法律演讲比赛中,他以《我与宪法的第四十六条》为题,讲述了自己的求学故事。“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他在演讲中提到,对残障人士而言,受教育权的实现需要更多支持——从盲文试卷到考试合理便利,国家的每一项政策,都是在为残障群体打开 “求学之门”。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颁布,更让他坚定了把残障人士权益保护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受教育权对残障人士太重要了,如果没有教育,我们的就业、认知、成长都会受限。”
“公益诉讼不是‘打官司’,而是用法律推动公共利益。”受邀在清华大学公益诉讼研讨会上发言时,他解释道,面对部分单位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残障权益保障不到位的情况,公益诉讼能成为“督促力量”,推动社会更重视无障碍建设。
王金伟在清华大学公益诉讼研讨会上发言。 受访者供图
在求学路上,导师佘倩影给了他莫大的力量。“选导师时,我直接在邮件里说明自己的视障情况,问她能不能收我,还表达了对残疾人法律的兴趣。” 佘倩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从没有因为我的视力问题有顾虑,而是非常信任我,并在专业上给我很大帮助。她也从不会因此降低对我的要求,而是用专业的引导,帮我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帮助视障者发现人生的更多可能
“学法律的残障人,就该为残障群体做事,这在我看来是天经地义的。”2024年9月起,王金伟在北京市残联残疾人维权服务中心实习,为有需要的残障人士提供法律咨询。这段经历让他更深刻地意识到,许多残障同胞的法律意识还很薄弱,“他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权利被侵犯了也不知道怎么维权,只能默默忍受。”
对于如何切实提高生活中的“无障碍细节”,他也有自己的观察。医院的挂号机、火车站的取票机现在仍没有读屏功能,部分APP没有无障碍模式。“虽然在医院、火车站这些地方我们能找志愿者帮忙,但如果自己就能操作,不是更好吗?”
为了让科技进步惠及更多残障人士,2025年,他牵头组建了一支涵盖计算机、法学专业的跨专业团队,参加“挑战杯”比赛。“现在是AI时代,我们想设计一个‘AI助盲助手’。”他解释道,这个助手能帮视障者识别图片、描述环境,“比如看到一张陌生的场景图,AI能详细描述画面里的元素——有没有台阶、周围有什么建筑、人在做什么,让视障人士能‘感知’到身边的环境。”
王金伟提到,在自己考研成功后,也有许多视障人士向他咨询考研经验。目前,视障人士考研究生的数量非常少,因为现实中的困难非常多,许多人没有信心。王金伟加入了大家自发组织的备考群,为想要追求人生更多可能的视障人士提供帮助,分享学习方法。
“‘不能给自己设限’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够切身理解这句话的人不多。如果问别人‘你觉得视障者能去学习法律专业吗’,10个人里,可能9个都会说学不了。但我亲身证明了,能学!”
王金伟总说,自己不是“天资聪颖”,所有成绩都是“一点点摸索出来的”。“人生不是想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你想做什么就去试试,不行之后再去做点别的,一开始就放弃太可惜了。”
谈及未来,王金伟的目标很明确:做和残障人士、法律相关的事,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优势。他想成为一名专门为残障人士服务的公益律师,给残障人士打官司,也为残障人士的人生书写更多的可能性。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