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野外地质教学实践与国际奥赛模拟赛将同步开展。
探索地球科学人才培养,北京市门头沟区又有新动作。9月30日下午,在“山川启仁智,万象为宾客”《北京西山地质志》出版105周年纪念活动现场,《山川启智图》正式发布,遍布其中的110处地质遗迹点位瞬间点亮,为后续科学教育在中小学课堂落地明确方向。
《北京西山地质志》是我国第一批地质学家编撰的首部地质学专著。门头沟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曹彦彦表示,作为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区,门头沟区以《北京西山地质志》为蓝本,在北京大学专家团队指导下,系统开发16个《地球科学跨学科探索》系列主题实践课程,覆盖地球科学八大学科领域,同步融入高中数理化生地80%以上课标内容,累计惠及学生万余人次。
研学成果大集开启,学生现场展示如何解读山川河流
“这是石灰石的原石,原石烧制以后就成为了生石灰,生石灰遇水之后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然后就变成了熟石灰……”9月30日下午两点,在门头沟区少年宫大厅,妙峰山民族学校八年级学生李南希手指着眼前的各种材料,熟练地向每一个前来观展的人介绍生物、化学课上常见的石灰水是如何来的、三合土如何制作等等。
这是当天举行的“北京西山地质”研学成果大集现场。来自全区14所中小学和教育基地的师生,以《北京西山地质志》五大章节为蓝本,组成“地层探秘”“火成岩解码”“构造寻迹”“地文演变”“经济地质应用”五大板块,集中展示了深度挖掘西山地质资源的研学成果。
记者在研学成果大集上看到,有学生展示了如何用白醋分辨土壤的酸碱性并为种植哪种果树提出建议;有学生将收集的花岗岩、白云岩、细砂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摆放整齐,并进行二次创作;还有学生带来岩层的模型,展示如何解读褶皱与断层的奥秘……
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过程中,学生们也收获了很多。
李南希告诉记者,自己就居住在妙峰山脚下,石头到处可见,“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石灰石有这么大的用处,也了解了很多化学知识,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了基础。”北京景山学校京西实验学校高二1班的姜博表示,在走进大自然进行地质研学的过程中,自己对地理学科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未来我们也会在学校搭建的地质研究的平台上,继续带着疑问前行,不断探索宇宙。”北京市第八中学永定实验学校初三2班的贾依萱则在鉴定土壤酸碱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有了更多的理解,“知识面更广阔了。”
110处地质遗迹分布“跃然纸上”
除研学成果大集外,此次活动还设置了跨学科成果展示、野外地质实践等多元形式,呈现近年来门头沟区在地质研学和跨学科实践中取得的成果。
当天,《山川启智图》正式发布,这幅数字化的地图生动呈现了门头沟全域110处地质遗迹的分布,将厚重的自然遗产转化为可视化的知识宝藏,象征着区域地质资源的系统整合与教育价值的深度挖掘,绘就出一幅“点石成金”的智慧发展蓝图。同时,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分别签约,各方将在课程研发、人才培养、地质资源研究等领域深化协作。
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沈冰表示,门头沟区具有非常丰富的地质学资源,未来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帮助小学生产生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帮初中生构建关于地球科学的知识体系,帮助高中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探讨同一个地球科学问题,“通过跨学科交叉的创新课程模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科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同时,借助这样独一无二的平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认知世界的习惯,助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当天,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还分别围绕“北京西山野外教学实践”“北京西山门头沟区地质遗迹资源及地学旅游规划”以及“地球科学发展与基础教育改革”等主题进行了分享。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活动还把师生的学习课堂搬到户外地质现场。
10月1日,野外地质教学实践与国际奥赛模拟赛将同步开展:在妙峰山镇下苇甸村,沈冰教授团队将带领师生考察鲕粒灰岩微观结构,北京市地理特级教师李春旺将详解地层沉积韵律等知识,让书本中的地质概念与实地遗迹深度结合;军庄镇灰峪村、斋堂镇马栏村则变身“模拟赛场”,参赛学生将在专家指导下完成化石采集、野外考点讲解等环节,提前体验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流程,在实践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此次纪念活动还设置了地球科学后备人才培养沙龙环节,聚焦“中小学地球科学教育新路径”“地球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议题,一线教师与专家将共同展开研讨,为破解教学难题、完善课程体系提供思路。
据悉,门头沟区不仅拥有岩溶地貌、古生物遗迹等丰富地质遗迹,还是我国早期地质调查重要阵地,曾为我国第一幅1:100000地质图编绘提供关键资料,还是全国首个“中小学地理研学基地”、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指定野外考点。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