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厅曝7假院校网站,多属中职。打击持续但骗术升级,目标转向监管薄弱领域。需加强核查,发布权威名录,曝光查处。认真核查监管可破骗局。
各方都尽到自身的信息核查和监管职责,再“精美”的造假术也将无处遁形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发布《严正声明》,一次性披露了7所假院校网站,引起舆论关注。据四川省教育厅介绍,该厅接群众举报,有网站涉嫌以“广元职工医学院”等名义实施诈骗。经核实,广元职工医学院、四川省建筑经济学院等专业学校网站均为虚假仿冒网站。公开资料显示,近期全国至少有3个省份的14所假院校网站被揭露。
尽管教育部已连续多年发布全国普通高校名单,各地教育部门一般也提供了中等职业学校名录查询渠道,但各类虚假院校网站仍屡禁不止。这无疑再次提醒全社会,不能低估相关骗术的顽固性和再生能力。
事实上,“野鸡大学”现象已存在多年。近年来,教育、公安、网信等部门持续加大招生诈骗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野鸡大学”开展的违法违规招生活动。但正如此次全国又冒出十余所假院校网站所示,相关的骗术并未销声匿迹。甚至,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骗术手段也在“升级”。如制作足以“以假乱真”的院校网站,就很容易让一些家长掉入陷阱。
并且,这里面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即如今被仿冒的对象已不再局限于普通高校,而是进一步延伸至中等职业院校。像此次披露的假院校网站中,多数都属于中高职院校。这背后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一,近年来随着对“野鸡大学”打击力度的加大,诈骗分子开始将目标转向监管相对薄弱、信息透明度较低的职业院校领域,将其视为“新蓝海”;其二,随着职业教育的政策利好与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部分诈骗者闻风而动,利用家长对职业教育的选择意愿实施精准诈骗。此外,相对于大学,中高职院校数量更庞大,类型也更多,这也在客观上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为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针对这一状况,家长和监管部门都需提升防范意识与应对能力。对家长而言,无论是选择大学还是职业院校,都必须将信息核实放在第一位。在信息查询高度便捷化的今天,如果能够多一重信息核查,相信被骗的概率就将大大压缩。对教育监管部门而言,则也应进一步加大职业院校领域的“打假”力度。例如,在招生季可参照发布高校名单的做法,主动公布具备招生资格的中职学校名录,让家长有更直接、权威的参考。同时,针对日常查处的假院校,也该第一时间给予曝光。
归根结底,“假院校”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各方都尽到自身的信息核查和监管职责,再“精美”的造假术也将无处遁形。
(作者:朱昌俊,系媒体评论员)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