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年会在济南举办,探讨人工智能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与合作,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5年10月25日,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在山东济南举办“2025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本次年会由山东大学承办,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协办,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传统文化教育”,旨在探讨在智能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年会汇聚全国传统文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围绕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路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践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会议内容包括开幕式、主旨报告、分论坛研讨、理事会换届等多个环节。

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向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李向阳表示,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新一届理事会的秘书处落户山东大学,学校将立足“文史见长”学科优势,致力于将深厚的优秀传统学术资源转化为当代思想动能。山东大学系统推进重大文化工程建设,积极打造高端科研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山东大学将与全国教育界同仁一道,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山大智慧与力量。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翟博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年会以“人工智能时代的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他充分肯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成立11年来取得的成绩,指出分会已“燃起一盏明灯,壮大一支队伍,巩固了传统文化教育阵地”。他希望以此次年会为新起点,深化学术研究,指导教育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志刚在致辞中表示,山东作为儒家思想等重要文化的发源地,素有“诸子百家半数出齐鲁”之说。立足丰厚传统文化资源,山东率先制定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学段覆盖的省份。王志刚诚挚邀请各位专家为山东传统文化教育把脉问诊,并表示山东愿意成为分会的试验田和实践基地,期待与各界同仁携手共同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贡献山东力量。

在主旨报告环节,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文史哲》编辑部主任杜泽逊作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的专题报告。此外,来自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博物馆、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代表分享省域与市域的实践经验,展现传统文化教育在不同层面的探索成果。
两个分论坛将分别聚焦“课程体系建构与学科教学案例”和“教育经验分享与校本课程创新”,涵盖从小学到高校、从城市到乡村的多维度实践,展现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与创新尝试。
此次年会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会换届的重要节点,标志着分会在新阶段的组织建设与发展规划正式启动。本次年会通过跨领域、多层次的对话,呼吁各界凝聚共识,为传统文化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动力,共同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