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重大突破!北京科学家找到抑郁症有效疗法“总开关”,正开发高效新药

    :2025年11月06日
    南京择校

    罗敏敏团队发现腺苷是抑郁症关键信号通路,推动精准治疗。

    在攻克抑郁症的道路上,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罗敏敏团队取得重大突破,锁定了信号通路“总开关”——腺苷。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确认,腺苷信号通路是驱动当前两种常见抑郁症疗法快速起效的关键。基于该原理,研究团队正在开发更安全、高效的抑郁症非药物疗法和全新小分子药物,将快速抗抑郁疗法从“经验性使用”推向机制明确的精准医学时代。11月6日,相关成果在《自然》杂志发表。

    抑郁症是全球主要精神疾病之一,其中约三分之一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对传统药物反应不佳。当前,这类患者主要接受氯胺酮或电休克治疗,虽然数小时内即可产生明显疗效,但会伴随难以规避的副作用。学界对疗法原理的研究,长期聚焦氯胺酮的一个热门靶点,但一直未能取得原理性突破。

    早在十多年前,罗敏敏就和团队探讨过一个线索:氯胺酮会引起外周循环的抗炎作用,其中就有腺苷参与,那腺苷是否也会在脑部产生类似作用,实现对抑郁症的治疗?然而,腺苷代谢速度很快,受限于检测手段,科研团队无法快速取样并检测到小鼠大脑中的腺苷含量。直到北京大学教授李毓龙团队成功开发聚焦腺苷的基因编码荧光探针,脑内的腺苷变化过程终于被清晰“看见”。

    2019年5月20日——北京脑所博士后乐晨雨清楚地记得这一天,他为完成腺苷探针表达的实验小鼠注射了氯胺酮,不到1分钟,屏幕上代表腺苷信号的曲线就剧烈上升。“反复实验都确认了这个结果,并且也得到了实验室其他成员的验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时至今日,这个画面依然令他激动。随后对小鼠进行的电休克治疗,同样出现了强烈的腺苷信号表达。两种看似迥异的抑郁症疗法,竟受同一种“开关”控制。

    氯胺酮和电休克疗法诱导内侧前额叶皮层腺苷激增(研究团队供图)

    罗敏敏团队依据这一原理,找到了可以安全、可控诱发大脑内腺苷释放的抑郁症新疗法——间歇性低氧干预方案,并自主开发了用于抑郁症人体治疗的相关设备。目前,团队已就该疗法与北京安定医院合作开展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将产出阶段性成果,后续还将推进多中心合作。

    这些成果背后,有本市丰富的医疗和人才资源作为支撑。“依托北京市的‘医师科学家’项目,先后有7位临床医生来到我们实验室开展科研,为基础研究带来临床经验和新思路。”乐晨雨对此深有体会,只有深刻了解临床治疗需求和痛点,才能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研究,也更有利于成果转化。

    与此同时,全新的小分子抑郁症治疗药物研发也在路上,围绕氯胺酮类似物,团队已设计出30余种候选分子。“它们之中,已经出现了在动物实验上对抑郁症疗效更强、副作用更低的候选分子。我们还会继续基于腺苷筛选系统,寻找更多潜在药物。”乐晨雨充满期待。

    更多消息

    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文⁄宋聪乔&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抑郁症 腺苷通路 精准医学 快速抗抑郁 氯胺酮疗法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