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其他省份>正文

    “最物美价廉的事就是读万卷书”,作家乔叶进高校讲述阅读与成长

    :2025年09月18日
    新京报

    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2025年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之文化名家进校园活动举行。

    “这个世界上最物美价廉的事情就是读万卷书,没有之一。”9月17日下午,在北京语言大学的礼堂内,北京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诚恳地对来自多所首都高校的青年大学生们说道。

    这是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2025年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之文化名家进校园活动现场,乔叶带来了“在写作中成长”的主题分享。

    乔叶是北京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供职于北京老舍文学院。著有《宝水》《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等多部作品。曾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多个奖项。当日,她从自身经历与成长出发,鼓励学生们把握当下、积极投入到阅读中去,以获得更好的成长。

    北京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和大学生们互动交流。 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摄

    从村小教师到作家的蝶变

    “读书就像吃饭,写作像干活儿,我常常思考如何吃好饭,吃了好饭又如何干好活儿的问题。”在讲座开始,乔叶表示,此次交流的内容是对自己写作历程的梳理和回忆,除了“写作”之外,更关键的词是“成长”。一个半小时的分享中,她讲述了自己如何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小乡村一步步通过写作走出平凡——从一个村小教师成长为专职作家、并取得文学大奖的故事。

    1990年,乔叶从焦作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村小教书,同期开始写文章。她坦言,那时还不懂热爱文学,也没有读很多书,写作的动力源自青春年少时的孤独感,“没有人交流,我不甘于孤独就通过写作向外求解”。

    一次次向焦作日报副刊投稿并成功刊登的正反馈,激发了她对写作的热情。坚持投稿了两三年后,在当地编辑的建议下,她又开始给中国青年报的副刊投稿,并“非常幸运地”于1993年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后来有媒体问我‘你总说自己幸运,你是只有幸运吗’,我就表扬了自己,‘我也蛮用功的’。”乔叶笑着说道。

    编辑一遍遍让她删改稿件、读者一封封来信交流……让乔叶不断地丰富着文学的羽翼,让她找到了写作的价值,“我这么平凡的人,写自己的一点儿事情,为什么会有远方的、陌生人的回应?因为读者对我说‘我也和你想得一样’,是大家一样的平凡,但我把这些写下来了,这可能就是我的价值所在”。

    鼓励大学生们相信持续学习的馈赠

    从1993年到2000年,乔叶每年可以写数百篇散文,被《文学报》关注、她的文章被称为“美文”;她也成了《读者》的签约作家……也因此获得了到省里工作的机会。但正式进入省内的文学梯队后,她开始陷入崩溃的情绪中——身边都是如李佩甫、李洱这样的文学大家——这让她感到年轻的自己“什么也不是”。

    “我知道自己差得很多,但不能被打倒,转念一想,这恰是很赚的事情,因为我有进步的空间。”此后,乔叶花时间“补课”,让知名作家给自己开书单,虽在阅读中意识到自己的空白和苍白,但也感受到被丰富和填充。

    乔叶坦言,之前的自己是年轻的、幼稚的,进入到小说写作后才感受到了成长,“文学也有青春期,我的(文学)青春期是进入小说世界才结束,开始长大成人”。2004年,她开始写中短篇小说,分享中,她以首部作品《紫蔷薇影楼》为例,讲述如何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小说要贴着人物走,人物不是工具人,是有自主情感的,作家要真切感受所写人物的柔软和疼痛”。

    她同时告诉同学们,写作要有自己的语言,要把自己的很多认识润物细无声地还原和消化到人物身上。“写小说给了我充分的成长空间,阿特伍德(加拿大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说过一句话‘虚构的池塘里,每只蟾蜍都是真的’。”乔叶强调,小说中每个人物都要有来历,在现实感特别扎实的基础上可以虚构,“强大的虚构”产生真实。

    乔叶的经历展现出了一个优秀作家的努力和执着,“天赋是很重要,但后天的努力会让天赋更为闪亮。”乔叶鼓励大学生们相信持续学习的馈赠。

    学生现场“追星”,和作家交流文学创作细节

    “您自身在对乡土中国的认识和写作表达上有哪些成长的突破?”“《最慢的是活着》这部作品里写的祖孙故事是您的故事还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他人故事?”“《要爱具体的人》这部小说很多细节特别动人,我好奇您的成长历程中对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是如何锻炼的。”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舞蹈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的师生代表在现场聆听了讲座,在交流环节纷纷举手提问。乔叶均一一作答,言无不尽。

    liuyang2025918735212699145.jpeg

    乔叶获颁主讲专家纪念证书。 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摄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辅导员史袁睿告诉记者,该校前来听讲座的40余名同学均是热爱文学的青年,学校希望通过参与此次活动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乔老师很亲切,她坚持投稿、努力写作才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史袁睿说道。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大一学生王姿然则是来“追星”的,她高中时读过《宝水》,被书中优美的文字吸引,在进京求学的列车上,看到家乡离自己越来越远时,她才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小说中人与故乡的情怀。“我平时也在网络上更新自己写的小说,听到乔老师的讲座,我才理解要贴着人物写作,要有共情能力和同理心,‘读书比写作更重要’的观点让我明白写作是通向自我内心的路径,而阅读是理解他人和世界的窗口。”王姿然说道。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益方表示,北京语言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唯一以“语言”命名、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主要使命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建校至今,北语已为世界189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0万余名校友。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和校友,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书香校园”建设。打造了“书香北语”品牌矩阵,包括“读书实践周”“语图悦读汇”“师生读书会”“晨读北语”等特色活动,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模式,培养同学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让书香浸润校园每一个角落。

    “乔老师始终坚守文学理想,以深邃的笔触描绘时代画卷,以真挚的情怀书写人民心声,创作的《宝水》等优秀作品,既是献给乡土中国的深情史诗,又是为平凡生命铸就的文学丰碑。”黄益方希望学生们通过乔叶的分享,在文字里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故事中理解更广阔的世界,在思考中启迪更美好的未来。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这个 世界上 物美价廉 事情 就是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