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常常跟我说过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同学们大家好,相识就是缘分,希望陪伴大家系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9月开学季,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铂温以退役大学生士兵的身份,成为所在学院的一名军训教官,和近50名新生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军训时光。
“我是一名军训教官,也是他们的学长。”张铂温和他们聊初入大学的迷茫、聊生活的意义,也聊专业的发展和未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引导新生。
做新生国防教育的“引路人”
“非常不舍。有个一米九的男生,军训结束的时候跟我说‘教官别走’。有的学生说我是他们的榜样,以后也要去参军。”谈及刚刚结束的军训,张铂温很是感慨,在14天的军训生活中,他已跟这群刚刚走进大学的新生们有了很深的感情。
2025年9月,张铂温(中)成为了所在学院的一名军训教官。受访者供图
这不是张铂温第一次参与军训。2024年,刚刚从部队退役回归校园,张铂温主动请缨担负学校本科生军训任务,将军队纪律性与体育人坚韧品格相结合,为新生树好榜样,获评首都体育学院“优秀军训教官”。
今年,第二次参与学生军训的张铂温有了更多经验。“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很多学生比较散漫,有些学生集体观念、时间观念比较淡。”张铂温希望在这场锤炼意志、凝聚力量的国防教育大课中,成为新生国防教育的“引路人”,既悉心指导每一位参训者,也以学长的身份为学生们分享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帮助学生系好大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作为教官,张铂温是严厉的,但同时也是温暖的。“军训要求很严格,一开始他们会怕我,但是后来知道我是学长之后,也会跟我交流在大学里遇到的问题。”张铂温说道,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在跟同龄人交流比较中,有时会有心理上的波动,“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思想引导。也有学生之前有伤病,在军训的时候我就会格外关注。”
军训结束时,张铂温也很不舍。“每次军训看到学生们的改变,会觉得自己是有能力帮助他们的,并且我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去感召他们,让他们对大学生活更有信心。还是很开心的。”
发挥专业知识,帮助新兵提升体能训练效果
谈及三年前的部队生活,张铂温很是怀念。
“当时我已经大二了,但是觉得自己思想上不够成熟,希望能去部队锻炼自己。”2022年3月,张铂温应征入伍,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部的一员。
初入部队,张铂温发现,现实中的部队生活跟电视剧中的情景有很大差别,“电视剧里有坦克、飞机、大炮,还有各种演习。但实际上我去的地方属于边远艰苦地区,工作内容也很平凡,就是在营区里耕作,屯垦戍边,种粮食种树,弘扬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张铂温脑海里也曾有过这种工作没有意义的想法,但后来认识了很多特别优秀的班长,“他们常常跟我说过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此后,张铂温更加积极地参与军民防风固沙植树、国防教育进校园等活动,与战友们一道定期到驻地维吾尔族老乡家中干农活、搞生产,与当地维吾尔族群众建立起深厚情谊。
服役期间,张铂温(左)利用专业知识创新体能训练方法。受访者供图
作为体育专业学生,张铂温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新体能训练方法,为解决新兵运动损伤问题出一份力。
“我是体育专业的,每次体能考核表现比较好,很多战友就来问我是怎么练习的。”张铂温一边把自己的运动方法教给其他人,一边在连长、指导员的引导下,查资料重新设计科学的训练计划。“计划制定好了我们就开始试,看有没有改进效果。结果发现经过两三个月的训练,大家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最终年终考核我们连队表现也很好。”
也正是因为张铂温的专业能力,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体能小教员。服役期间,张铂温还尝试写新闻稿、担任部队的摄影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点。因工作成绩突出,张铂温在部队光荣入党,被评为优秀新兵、“四有”优秀士兵,记个人嘉奖两次。
两年的部队生活也带给张铂温很多成长:在学习态度上,部队“啃硬骨头”的精神让他面对难学的专业课时,能沉下心反复钻研,成绩稳居专业前5%;在时间管理上,在部队的历练让他更擅长合理分配时间,退役后他同时兼顾学生会工作、创新创业项目和志愿服务,很少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团队合作中,他更懂得倾听和补位,在北京市“挑战杯”项目里主动承担繁琐的资料整理工作,配合队友发挥优势。
在志愿服务中绽放青春
张铂温还是一个热爱志愿服务的人。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张铂温凭借冰雪运动专业优势成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志愿者,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
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张铂温(右)凭借冰雪运动专业优势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还在上小学的张铂温跟随父母前往鸟巢观看比赛时,曾得到过奥运会志愿者的帮助,志愿者的热情和耐心让他记忆深刻。随着年龄的增长,张铂温对体育的热爱与日俱增,奥运的种子也在心中生根发芽。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运动。考大学的时候,我报考了首都体育学院。我也一直在为能够成为一名冬奥志愿者而努力。无论是英语还是专业技能的学习,我都没有落下,为的就是有一天招募冬奥志愿者的时候我能够争取到这个机会。”张铂温回忆,冬奥志愿者的选拔非常严格,通过选拔成为冬奥志愿者的时候自己非常激动。
冬奥会期间,张铂温曾先后负责两个岗位:在钢架雪车终点负责“抓车”工作——运动员冲线后,要快速上前稳住雪车,避免雪车滑动影响后续比赛,这个动作虽简单,但需要精准把控时机,容不得半点失误;后来调整到雪车出发区,负责运动员出发前计时和信息收集,比如记录运动员的出发时间、核对装备信息,这些数据直接关系到比赛的公平性,必须反复核对、确保零误差。这两个任务看似“日常”,但每一个细节都连着赛事的顺利运行,张铂温更加明白“平凡岗位也有大责任”。
在张铂温看来,志愿服务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向的“收获”,“在帮助他人时,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服务中还能接触到不同的人、学到新技能。对我来说,志愿服务是‘用微小行动连接大温暖’,这种获得感让我一直坚持下来。”
志愿服务的经历让张铂温变得更“敢担当、能抗压”,“希望以后继续在体育领域深耕,无论是赛事运营还是公共服务,都延续‘冬奥精神’,用专业和热情传递体育的力量。”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