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其他省份>正文

    在北大红楼“重回”觉醒年代,在复原旧址中体会时代潮流激荡

    :2025年09月28日
    新京报

    从常设展览“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到组织“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觉醒年代”研学行,依托“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纪念馆以多样方式,擦亮京城...

    走在北京五四大街,一栋见证了百年风云变幻的红砖建筑——北大红楼格外亮眼。踏上木质楼梯,“嘎吱嘎吱”的声音仿佛是历史的回响;走进复原的李大钊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革命先辈们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场景还历历在目。

    近日,“校馆弦歌”专题活动走进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从常设展览“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到组织“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觉醒年代”研学行,依托“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纪念馆以多样方式,擦亮京城红色地标,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校馆弦歌”专题活动走进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新京报记者徐彦琳 摄

    6处复原旧址见证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

    走进北大红楼一层走廊尽头的房间,墙上悬挂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书法作品,书桌上摆放有《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以及第六卷第六号。“这间屋子是图书馆主任室,也是李大钊的办公室。1918年红楼建成之后,李大钊就在这里办公,一直到1922年的12月。”纪念馆讲解员谢尹楠介绍,李大钊就是在这里写下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著作,并与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会面交流,商讨建党问题。

    李大钊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书桌上摆放有《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和第六卷第六号。 新京报记者徐彦琳 摄

    据介绍,“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分为“经历近代各种力量救亡图存探索的失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唤起民族觉醒 构筑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等六个部分,共展出图片958张(含文字版、表格、地图),文物1357件。

    五四游行筹备室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旗帜、标语陈列其间。 新京报记者徐彦琳 摄

    纪念馆共复原了李大钊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等6处旧址。第二阅览室陈列着各类中外文报纸,1918年10月到1919年3月,青年毛泽东就在这里担任书记员,负责登记新到报刊和读者姓名,并经常与李大钊、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见面交流,接触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五四游行筹备室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等旗帜、标语陈列其间,在五四前夕,北大学生就是在这里进行五四游行筹备,五四爱国运动由此发起;大教室中整齐摆放着讲台、桌椅,1920年,李大钊在这里讲授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内容,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大学课堂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壮大“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作为纪念馆讲解员,同时也是纪念馆社会教育部牵头人,谢尹楠表示,纪念馆打造了一支政治性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新青年宣讲队伍。通过与高校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持续壮大“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我们的志愿者大部分是‘00后’和‘10后’,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向更多的同龄人去讲述红色故事,形成了‘青年引领青年’的良好效应。现在志愿者人数已经达到了330人,志愿服务时长接近了4万小时,有17人获评北京市星级志愿者。”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刘怡乐就是“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员。自从大四加入服务队以来,她已经累计服务近400小时。“在北大红楼的志愿服务伴随了我的整个研究生生涯。在这里,志愿服务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的共同奔赴。”

    刘怡乐介绍,除了在北大红楼内讲解外,纪念馆还组建了宣讲团走进中小学校,探索校社融合发展模式。“当我站在中学讲台上讲着革命先辈们的故事,看到孩子们在台下流下眼泪,甚至有小朋友在感想中写到‘我感觉他们不是书中的人,而是像我们一样鲜活地活过的一群人’。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在做的事非常有价值,所有的真心付出都得到了温暖的回响。”

    谢尹楠介绍《新青年》杂志封面变化。 新京报记者徐彦琳 摄

    “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员、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田子翀喜欢背着一个军绿色布包,上面别满了各种志愿者星级徽章。“与北大红楼的结缘,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让我觉得共产主义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信仰。”

    “通过在北大红楼的志愿讲解,我从像李大钊同志这样的共产党员身上真正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世界上的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纵然失去了我的生命’。这种信念深深影响了我,我也把它写进了我的入党志愿书中。”田子翀说道。

    “觉醒年代”研学行,让红色文化焕发生机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馆长杨家毅介绍,“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行的重点活动。三年来,纪念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研学团队合作,组织策划“青年毛泽东的北京革命足迹”“真理传播之路”“求索之路”“新质青年说”等多场次红色主题研学活动。

    纪念馆还精心组织“觉醒年代”研学行暑期研学活动。设置“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共和国印记:红色口述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项课题,形成调研报告18篇;打造精品“党课”“大思政课”,邀请李大钊先生孙女李乐群女士、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侯且岸教授围绕“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8场讲座;开展“追寻大钊先生北京足迹”City Walk红色主题研学活动,串联北大红楼、蒙藏学校旧址、北大二院旧址、李大钊故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等红色旧址,吸引130名大中小学生及家长报名参与。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高超自2023年6月“觉醒年代”研学行启动以来,多次参与到活动之中。通过专题读书会、研讨会、主题展览等形式,和同学们走进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现场。“伟大的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载体。在其中驻足凝视,那些朴素的桌椅、泛黄的书刊、珍贵的手稿不再是静止的陈列,而是仿佛仍在呼吸的历史使命。通过‘觉醒年代’研学行,新时代的高校学子不仅可以通过文字来想象历史,更能真正地走入历史现场,感受精神脉动。”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生何佳倍也参与到“觉醒年代”研学行中,并结合自身专业对五四运动的国际化视野做了深入的课题研究。“以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点是,五四运动并非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世界工人运动背景下对全球趋势的回应。在新时代背景下,新一代的中国新青年们又该作何思考?我们的研究从身边入手,提出了‘爱国观天下’的时代口号——当代的青年应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世界文明进步展现中国青年的担当。”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北大红楼 中国共产党早期 北京革命活动 红色文化 研学旅行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