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副教授浙江高校转岗保安生活心态巨变,高校现状引发讨论。
近日,有网友在小红书分享了自己在浙江某省属高校从副教授转岗校园保安的经历引发了广泛讨论。
这位曾在高校任教多年的女副教授,在经历了低薪资、考核压力等一系列困境后,因未通过考核转岗安保,如今离开学术圈近一年,她的生活与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人们重新审视学术圈的现状。
据这位前副教授回忆:
我之前在某浙A省属高校任副教授,年终绩效大约每年才6k出头,月薪4k,看图二,很多人不信,以为是我没项目才低,事实上我还被学校推上平台,只拿了一点点补助。后来因为没过考核,被转岗去做学校的安保工作,日常在校园巡逻,赶赶闯进学校的外卖员,喂喂学校里的猫啥的,月到手多了800左右,不懂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
入职时学校拍胸脯保证没有非升即走,结果考核不过照样被转岗。浙江省属高校的套路就是高承诺、低兑现,口口声声重金引才,安家费五十万分十年发,还要绑定八到十年的服务期,中途走人还得连本带税退回;科研启动费到账慢、报销复杂,缩水得厉害;所谓直聘教授其实是临时岗位,三到六年内通不过考核,不是降级就是转岗甚至开除。
考核指标和资源完全错位,新教师刚来就得独立冲国家级项目,根本不顾学校科研条件差、学术积累不足的现实。平台不给力,科研任务却极高,再加上沉重的教学压力,课时比92高校都多,还要频繁被行政事务打断,活生生把年轻教师当学术苦工。为了迎合“ESI 1%”“双一流学科”这些面子工程,逼着大家去冲顶刊,哪怕实验室设备老旧、团队羸弱,也硬要产出。
浙江经济虽然不差,但杭州、宁波的房价收入比畸高,教师年薪却只有几万块,生活成本完全兜不住,心理落差巨大。理工科人才大量被阿里等企业吸走,高校招不来留不住;文科更惨,项目稀少,收入更低。资源分配极度倾斜,浙大独吞八成,其余高校只能在第二梯队内卷。最终导致有潜力的都往长三角或企业跑,留下的副教授、讲师成了写论文的牛马工,高校干脆靠学术近亲繁殖省成本,创新力不断枯竭。教师天天被考核压得抬不起头,学生则成了廉价劳动力,整个高校系统没有一点希望。
青椒非升即转的结局,就是一些人飞升,而另一些人飞升。你细品。
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博主再次发文:
回头再看非升即走/转。目前的我能够比较客观冷静的看待这个问题,其实根据后面高校发展走势的预测,高校的科研将会迎来一波畸形发展,因为即便再糟蹋,这一波博士的压力都不容小觑,哪怕zd设计再差,按人口基数,总有足够强的卷王能够一应俱全,在狗斗中杀出一条血路,然后打碎自己重造。所以,如果热爱学术,有科研理想,肯卷,那就埋头苦卷,我猜只需要二十年,只要到时候没有成盒,那时候这一波活着的青椒都已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高校是一个baby,需要give her some time,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阵痛,有人飞升,也有人飞升,不可避免。
席勒说过一句话,与你的时代共存,但不要成为它的产物。关于辞职,我只想说人生是旷野,没有既定的路线。大部分人走的,是社会给他们设计的最小阻力路径罢了。走这条路的人很多,你感到很安全。而如此设置不过是社会需要你们这样。就如同婚姻的存在是为了组成稳固的小单位以牵制你以维护稳定。你们现在都敢单身一辈子了,对于一份小小的工作,为何不敢跳出既定框架?真希望时间能倒流我能有机会对jump的老师说出这段话。
既然离职了,也可以畅所欲言了,有挺多对高等教育的思考想写下来。这场游戏我退场了,对于还在online不愿afk的青椒们,好言难劝,江湖不见
更多网友表示:他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三个月不交公积金了
还有网友表示:工资真的太低了。
还有网友觉得生活不错
还有网友:这是非升即走失败转后勤
也有网友表示,不只是高校,任何地方都卷。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文章末尾留言
文章综合:小红书、南京择校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