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赴新疆支教获感谢,践行“红岐育人”理念,传播中医药文化。
“我校全体师生谨向贵校支教服务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诚挚的感谢!”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收到了一封跨越4000公里的感谢信。这封信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第一中学,承载着边疆学校对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深切情谊,成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红岐育人”理念在鲁喀大地落地生根的鲜活见证。
“看着孩子们捧着亲手制作的中药香囊,听着他们追问‘阴阳五行怎么解释生病呀’,我们欣喜地发现,‘红岐育人’的种子正在悄悄发芽。”山东中医药大学“鲁喀专项”志愿团队带队教师徐呈超的话,道出了支教期间的动人瞬间。
自2022年起,山东中医药大学每年组建“鲁喀专项”志愿支教服务队,远赴新疆喀什开展帮扶行动,成为学校创新思政育人模式的重要载体。学校将“红心铸魂”的思政育人观念与“岐黄仁术”的中医药文化相结合,打造“红岐育人”思政品牌。
支教团队为当地学生打造立体成长课堂:中医文化课带孩子们探知阴阳五行与诊疗思路;艾灸、推拿教学让传统疗法触手可及;中药香囊制作、药材辨识活动传递中医药魅力。此外,急救知识科普、近视防控宣讲守护孩子健康,建设中医药文化馆、捐赠相关图书。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更践行“红岐育人”初心,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鲁喀专项不是短暂奔赴,而是我校‘红岐育人’思政品牌扎根边疆的生动实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文化润疆、教育兴疆、医疗助疆的务实之举。”
校团委书记刁书剑说道,“我们看到边疆孩子对中医药的好奇变热爱,看到学子把专业知识变服务能力、融青春理想于家国担当 —— 这正是‘红岐育人’的意义。”
未来,山东中医药大学将以“鲁喀专项”为纽带,把边疆实践经验转化为长效机制,让“红岐育人”品牌持续发力,让红岐薪火跨越山海、代代相传,为促进援疆事业发展和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稿件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 文/袁月松 胡晓飞)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