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其他省份>正文

    青白红黑黄,首都高校师生在“园区行”中遇见“五彩琉璃”

    :2025年10月31日
    新京报

    “如今,很多的工序都可以借由机器帮忙完成,但最为关键的技艺仍旧由人工完成。”

    在生产厂房中,一边的工人们正将一件件产品从素烧窑中取出,另一边的老师傅则在亲手进行一件“螭吻”琉璃的手工制作。“我们这里一年只烧8窑,同学们非常幸运,正好赶上今天出窑。”10月23日,在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历史文化名村琉璃渠村的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过11天1050°的烧制,一口素烧窑正出窑,来自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的师生们目睹了这一过程。

    这也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市委网信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5园区行活动的其中一站。首都高校师生们在园区中遇见“五彩琉璃”,观摩传统琉璃文化和琉璃制作技法,并了解传统琉璃如何与现代工艺产业互相碰撞、焕发生机。

    10月23日,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的师生在“园区行”中来到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高校师生在园区感受琉璃文化

    “大家请看这面琉璃龙凤壁,它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制作的一套出口影壁的备件。”走进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高大精美的琉璃影壁,上面雕刻着龙凤呈祥的吉祥图案。精美的琉璃影壁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

    讲解员告诉同学们,因为在烧制琉璃的过程中可能会“一窑穷、一窑富”,所以会出现烧一备二,甚至烧一备三的情况。“当时我们接到了一个新加坡华侨的订单,同时烧制了两窑,一窑去了新加坡,一窑被镶在了这面墙上,成为北京琉璃制品厂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园区的所有琉璃构件,其实都是各个时期烧制留下来的琉璃备件。”

    同学们在园区内的琉璃文化展厅,学习了解琉璃文化的璀璨历史。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园区前身为始建于1263年,由忽必烈所设的官办琉璃窑厂,并统一管理琉璃制品的烧造工作,官式琉璃也开始大量应用于宫殿建筑、皇家寺庙等建筑上。“因为烧窑需要用到煤,而门头沟大量产煤,所以便将官窑建在此处。”讲解员说道,后历经元、明、清三朝,一直为皇宫御窑厂。琉璃技术也在建筑上得到更充分运用,使用范围扩大、构件制式越发复杂、造型艺术更加精湛,体现了更高的艺术水平。

    “有人注意到钟鼓楼、天坛、故宫这些建筑的琉璃瓦分别都是什么颜色吗?”在园区内的琉璃文化展厅,全面展示了琉璃文化璀璨历史、制作工艺与千年传承之路。参观伊始,面对讲解员的提问,同学们不禁面露难色。而随着参观的深入,同学们也对传统琉璃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五行五色”标识四方五位。五行以“木金火水土”、五色以“青白红黑黄”标识东西南北中。“基于这套体系,紫禁城与明清北京城以各色琉璃演绎五行。如居于中央的黄色作为皇权的象征,明洪武大祀殿就覆黄琉璃瓦,表示天地之中;黑色代表水,就被用于故宫文渊阁,来保护阁中藏书免于火患。北京明清社稷坛更是以五色配五方——东墙饰青琉璃、南墙饰红琉璃、西墙饰白琉璃、北墙饰黑琉璃。”讲解员说道。

    随着参观的深入,同学们对传统琉璃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产品设计结合

    “别看一口窑面积不大,但它可以同时烧制2万片琉璃瓦。”在生产厂房和老窑中,同学们还学习了传统琉璃的制作技法,并深入了解了琉璃烧制技艺匠人的代代传承。

    讲解员介绍,一件琉璃在制作中需要经过24道工序。其中最重要当数“上三作”——“吻作”“釉作”“窑作”。“吻作”指的是琉璃工匠通过自己的技能完成从泥到瓦、脊、兽的转变,其中手工塑形是一直沿用的主要方法。“釉作”是要在铅粉中掺入各种金属氧化物(呈色剂),使其在一定的烧成温度和火焰气氛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来,在配置好釉浆后,还需要进行施釉,通常采用浇釉、浸釉、刷釉、搭釉几种方法全手工进行。“窑作”则是窑工通过常年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何时起火、何时运火、何时闭窑成为行规,靠师徒传授。

    “如今,很多的工序都可以借由机器帮忙完成,但最为关键的技艺仍旧由人工完成。”讲解员以琉璃“托活”为例,这是一种传统琉璃手工制坯工艺,通过模具制作坯材以实现规格统一和批量生产,但脱模后仍需匠人手工一刀一刀进行修坯,机器无法替代。

    在生产厂房中,同学们还观摩了传统琉璃的制作技法。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作为一名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高艺涵告诉记者,今天在参观过程中特别关注了琉璃制品工艺材料的运用、色彩与工艺的结合,以及如何将中国古代传统元素与产品进行结合创新。

    同样学习非遗技艺“大漆”的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张恩则在参观后表示:“所有的非遗制作都需要很高的时间成本。我也应该像那些师傅们一样,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不急不躁。”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刘东昆表示,今天前来参观的学生的专业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通过参观学习让他们未来在专业学习中,能够真正做到传承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向之一就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通过参观让学生看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创产品相结合的产业,对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也会有所启发。”

    北京化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张扬表示,通过“园区行”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优秀的传统工艺文化,并在其中汲取更多的设计灵感。“作为工艺设计专业的师生,我们也有责任去在设计中弘扬像琉璃烧制这样优秀的传统技艺,使其在当代焕发生机。”

    同学们参观复原的釉烧窑和素烧窑。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讲解员介绍,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保护传承琉璃烧制技艺为核心。同时,以多样化的空间形态,承载了琉璃烧造研发生产、推广展示、艺术展览、文创设计、特色餐饮民宿等丰富业态。如今,北京很多古建所用到的琉璃瓦都出自此地,同时也会进行一些琉璃文创产品的生产制作。“作为文化产业园区,园区在招商时会更倾向于一些和传统非遗产业契合度较高的商家入驻。”此外,园区还积极开展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托活(吻作)”“施釉”等琉璃制作步骤,并让他们亲手制作自己设计的琉璃挂件,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并爱上琉璃。

    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 传统琉璃文化 制作工艺 北京化工大学 琉璃瓦工艺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