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其他省份>正文

    一份暑假作业20万字,潍坊科技学院师生假期“钻进”鲟鱼产业链

    :2025年08月11日
    壹点探校

    潍坊科技学院12名学生调研临朐鲟鱼全产业链,超千公里行程形成20万字资料,践行产教融合教学理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明亮

    2025年暑假伊始,潍坊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12名学子在王洪成、王彤两位教师带领下,背起行囊深入临朐县鲟鱼产业一线。从养殖塘到标准化加工厂,再到冷链物流车间,这场横跨全产业链的社会调研,行程超过1000公里,形成了20万字的原始资料,成为师生们践行“深实准效”教学理念的生动课堂,更成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的鲜活注脚。

    “把课堂搬到产业链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对着需求研。”这是潍坊科技学院经管学院近年来探索的教学改革方向。此次鲟鱼产业调研,正是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课程模块的延伸实践。王洪成教授结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带领学生将课本理论转化为调研工具——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用成本核算知识分析散户养殖数据,以品牌理论解构产业痛点,形成“教学内容-实践课题-产业需求”的闭环。

    师生们的这堂课行程超过了1000公里。在繁育车间,王彤副教授手把手教学生设计成本调研问卷,对比分析散户与集约基地的运营差异;在加工企业,她结合《农村社会调查》案例,引导学生观察产业链断层问题。深夜的驻地会议室里,师生围坐讨论成为常态,从“如何用金融工具降低养殖风险”到“怎样构建鱼子酱品牌标准”,课堂上的知识点在实践中一一落地。

    “72小时连轴转,把20万字原始资料凝练成可落地的方案,这是最好的期末考。”学生李晓铭说。在老师指导下,团队交出的《关于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临朐县鲟鳇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其中“产业链贷”模型、“三产融合示范”等成果,成为学校“教学-实践-科研”融合的鲜活案例。

    此次实践是学校产教融合的缩影。近年来,潍坊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联合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推行“双导师制”——校内教师负责理论指导,行业专家参与实践带教。这种模式让学生在调研中既巩固专业知识,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让教师团队找准了教学改革的发力点。而从课堂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经济管理学院用这场深入产业肌理的社会调研,诠释了“产教融合”的育人内涵,师生们以专业学识赋能地方产业,不仅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更书写了一堂生动的实践教学课。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齐鲁晚报 齐鲁 记者 明亮 2025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