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特殊类型招生改革:艺术类设考前辅导禁区,保送生必考核,综合评价招系统规范,均强化文化课成绩要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艺术类专业设考前辅导“禁区”;保送生必须经过考核;首次对综合评价招生作出系统性规范……
近日,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综合评价招生等四类特殊类型招生作出全面部署。记者注意到,与2025年相比,2026年特殊类型招生在考试公平、资格审核、文化课成绩、过程监管以及长效评价机制等方面均有显著变化或强化。

山东省2025年艺考统考,济钢高中考点。资料片
艺术类专业:设考前辅导“禁区”
艺术类专业招生继续实行“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考试评价方式。2026年对艺考专家评委管理提出了更细致要求,直指可能影响公平的关键环节。
首先是设立考前辅导“禁区”。政策明确要求开展特殊类型招生的高校及其内设学院、教职工不得组织、参与或自行开展相关考前辅导、应试培训。此举将有效减少“内部操作”空间,对于依赖长期专业培训的考生而言,备考策略需更侧重于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提升,以往可能存在的“捷径”被阻断。
严格艺考评委管理使用,建立专家库与“黑名单”。政策要求严格落实考评人员回避制度、“黑名单”制度,以及考生、考场、评委随机编排的“三随机”工作机制。一个关键变化是,原则上省外校外评委比例应达到一半以上,此举将极大降低考生与评委勾连的风险。同时,参与省级统考和校考的评委将全部纳入全国统一的专家库管理。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纳入“黑名单”且不得再承担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校考评委工作。
艺考校考的组织将更加规范。政策规定,2026年艺考校考不得早于2026年1月1日组织,且必须在学校所在地组织,不得跨省设点。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数的6-8倍。在录取环节,使用省级统考成绩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对于组织校考的专业,考生文化课成绩需达到普通类批次线。这些规定延续并强化了提高艺术生文化素养的导向,对专业成绩突出但文化课较弱的考生是个不小的挑战。
此外,2026年将有更多专业退出校考,省级统考地位进一步提升。
高水平运动队:2027年报名门槛再提高
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在2026年保持“文化考试+专业测试”模式,文化考试使用高考成绩,专业测试全部实施全国统考。
2026年报考者仍需具备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2026年将是高水平运动队现行资格要求的最后一年。2027年报名门槛将进一步提高——除技术等级要求外,考生还须近三年在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前八名。机会将回到那些真正有竞赛经验和突出实力的学生运动员手中。与此同时,2026年所有项目专业测试均由体育总局统一组织,高校不得再组织校考或变相筛选。这将增强测试的规范性与可比性,减少考生四处奔波参加各校校考的负担。
此外,高水平运动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明确分层。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考生文化课成绩须达到生源省份普通类本科批次线;其他高校要求达到该线的80%。录取时,文化课成绩不低于高校相关专业在生源省份录取分数线下20分的考生,可录取至普通专业;其余考生限定录取至体育学类专业。
保送生:必须经过考核,专业选择受限
根据教育部等部门规定,中学生学科奥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的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等具备保送资格。高校可按招生政策从上述人员中招收保送生,其中,公安英烈子女只能保送至公安类院校。记者注意到,2026年保送生政策进一步强调规范性。
首先是明确保送生必须经过考核。政策的明确,高校不得简单以材料审核代替线下考核,需制定严格的考试工作方案。这意味着即使具备保送资格,也需通过高校组织的综合考核,避免了“免试入学”可能存在的漏洞,确保生源质量。
同时,规范奥赛保送的专业范围。按照要求,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保送生原则上应录取至与获奖学科相对应的基础学科专业,且在学期间不允许转专业。专家表示,此项规定旨在将顶尖竞赛人才稳定在基础学科领域,服务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
此外,还严格限定了外语类保送生的专业范围。高校招收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要继续加大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所需语种专业及国家急需紧缺语种专业倾斜力度。除北外、上外、外交学院可招收少量英语专业保送生外,其他高校均须安排小语种专业招收保送生,且学生入校后不得转至非小语种专业。
综合评价招生:首次系统规范,鼓励提高文化课成绩占比
优化招生定位,建立评估机制,鼓励高校提高文化课成绩占比……《通知》首次对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工作进行系统性规范,选拔培养质量不高的试点高校将面临调整退出。
首先是优化招生定位。《通知》要求高校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安排急需紧缺专业、“冷门绝学”及一流学科开展招生。相关专业需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同时建立试点评估机制。对于选拔培养质量不高的试点高校,将及时调整退出。
此外,严格综招考试招生程序。试点高校原则上在高考后组织考核,加强对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淡化学科竞赛导向。鼓励高校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课成绩占比,优化对高考各科成绩的使用。这意味着,即便在多元评价体系中,高考文化课成绩的重要性仍在提升。
不难看出,2026年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将更加严格、规范、透明。而纵览整个《通知》,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考生文化课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无论是艺术类还是体育类,抑或是综合评价招生,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均呈上升趋势,考生务必摒弃“重专业轻文化”的观念。
今后,高考路上再无捷径可言。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