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百科 > 其他 > 正文

    学生理应是“开学大扫除”主角

    :2025年09月03日
    中国教育报

    开学大扫除争议,学校家长应明确责任,学校主责,家长辅助,将其作为劳动教育契机。

    近日有媒体报道,家长发帖称:开学教室需要打扫,老师希望有时间的家长接龙报名,也可以选择请保洁来做。此事引发网民争议。恰逢开学季,“谁来大扫除”看似事小,实则值得深究。

    要厘清这一问题,首先应明确开学打扫的责任主体。《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提到,学校的主要任务包含“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育卫生条件”。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责任方,学校和教师应该承担好改善卫生环境的重要责任,不宜一味将任务变相转嫁给家长,使得责任旁落。

    实际上,“开学大扫除”并非麻烦事,而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推动家校共育的良好契机。学校可以将“开学大扫除”与劳动教育深度绑定,让学生成为劳动主角,让学校成为劳动教育主阵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比如小学低年级要“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等”以培养集体荣誉感,小学中高年级要“参加校园卫生保洁”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开学大扫除”恰是帮助孩子们从悠闲的假期生活转向紧张的学习环境的重要节点。学校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现成的“实践场景”,让学生在真实劳动场景中,树立集体服务观念和劳动主人翁意识,传达“行胜于言”的劳动精神。

    家长则应找准定位,做好“辅助者”而非“代劳者”。学校应该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孩子“开学大扫除”,目的是建立以学生为劳动主体、家长为辅助陪伴的良性模式。如今不少大学生入学时,还会出现家长冲进宿舍帮孩子抢床铺、铺被褥、洗内衣等现象,根源就在于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往往“越俎代庖”,错失了陪伴孩子形成劳动意识的最佳时机。因此,家长在陪伴孩子大扫除的过程中,应以提供正向的情感鼓励和适度的劳作辅助为核心,防止家长“主动干着”,孩子“被动看着”,让宝贵的劳动教育过程流于形式,导致孩子从小养成凡事依赖他人的惰性心理。

    不可否认,邀请家长帮助打扫,通常源于学校开学前事务繁杂、人手不足;但也不排除个别老师已习惯让家长“接盘”,同时个别家长乐于主动“代劳”甚至花钱请高价保洁,引发其他家长跟风攀比,此风不可长。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开学大扫除看似小问题,实则反映着教育的大课题——关乎卫生责任确权、家校共育落地、劳动教育开展等诸多教育真问题。期待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努力,让“开学大扫除”真正成为助力学生培养劳动精神的“开学第一课”。

    (作者:周粟,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近日 媒体报道 家长 发帖 开学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