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百科 > 其他 > 正文

    幼教人的破局选择|从幼儿园辞职后,我做起了儿童成长陪伴师

    :2025年09月09日
    青年说

    降生率降幼儿园难招生,幼师转行做家庭儿童成长陪伴师,接单辅导、陪伴、培育,待遇高,有成就感。

    记者 巩悦悦 实习生 郑宇飞 白应婵 张晓文 济南报道

    编者按:出生率下降让幼儿园面临挑战,但教育需求从未消失,只是以新的形式呈现。这个教师节,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幼教人的破局选择”特别报道,展现教育职业的新出路,记录这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新职业群体。

    教师节前夕,济南的天气渐渐转凉。27岁的章华(化名)早上7点准时起床,洗漱、吃早餐,9点前赶到她“上班”的地方——一个两岁男宝的家。  

    她不是保姆,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师。她的职业,有个崭新的名字:儿童成长陪伴师。

    眼看幼儿园招不来生,她决定“跳出去”

    章华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她一毕业就进了幼儿园,一干就是六年。

    “那时候每天带近30个孩子,累是累,但挺充实。”章华说。可慢慢地,她发现幼儿园生源越来越少,“班里孩子从满员到只剩十几个,心里特别慌。”

    更现实的是工资问题。“一个月就两三千,生活压力太大了。”章华坦言,“好多同事陆续被辞退,有的转行去考编,有的去教育机构,我也开始琢磨出路。”

    后来,她从社交媒体上看到,北京、上海已经有了“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个职业。“不少高薪家庭愿意请专业老师进家,一对一陪孩子玩、学、成长。”她动了心,可也犹豫:“从幼儿园‘跳出去’,去家庭里工作,别人会怎么看?我能适应吗?”

    “进入一个家庭,在众目睽睽下工作”

    今年年初,章华通过面试,加入了济南一家专注2-12岁婴幼儿陪伴的教育咨询服务公司。经过系统培训后,她接到了第一个正式单子——陪伴一个两岁的男宝。  

    在出生率下降、招生困难的背景下,不少幼儿园老师把目光投向入户陪伴这个新领域。(资料片)

    “进家前一天晚上,我几乎没睡着。”章华笑着说,“我虽然是幼教出身,但以前面对的是好多孩子和家长群体,现在要进一个家庭,在‘众目睽睽’下工作。”  

    孩子爸爸是职场精英,孩子妈妈和奶奶在家带娃。“她们都挺客气,可我能感觉到,她们在观察我,比如看我怎么和孩子说话、怎么引导他玩、怎么处理情绪。”章华回忆。

    有一次,孩子玩积木时不小心夹了手,当场大哭起来。章华第一时间安抚孩子,还耐心跟家长解释:“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正常过程,咱们可以教他下次怎么避免。”  

    后来妈妈跟她说:“你和我之前请的育婴师不一样,你是懂教育的。”

    “我不是保姆,我是专业的陪伴师”

    章华的工作内容,远不止“看孩子”那么简单。  

    她每天会根据教学计划,带孩子做游戏、读绘本、做运动、进行英语启蒙,甚至还会设计“生活课程”——比如让孩子自己摆鞋子、收拾玩具,在点滴里培养习惯。  

    “我们不是代替父母,而是辅助他们,用更科学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章华说。  

    她不用做家务、不用做饭,更不是别人口中的“阿姨”。“我们的定位很清楚:我是老师,是教育者。”章华说。

    这段工作里,最让章华有成就感的,是孩子的变化。

    “刚来时,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哭闹、扔东西。现在他会说‘帮忙’,会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还会说‘谢谢’。”章华说,“这种进步,是短期内就能看见。”  

    孩子妈妈也越来越信任她,从最初的“全程陪着”,到现在“放心交给她”。  

    “有一次孩子妈妈说,‘你来了之后,我终于能喘口气了’。”章华说,“那一刻,我觉得这份工作真的很有意义。”

    如今,章华每天工作8小时,周末双休,收入比在幼儿园时翻了一番。  

    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职业的新可能。“我不再是幼儿园里‘流水线’上的老师,而是能真正影响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专业陪伴者。”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记者 实习生 济南 报道 编者按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