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百科 > 其他 > 正文

    乡村教育者手记|王慧:农村教师与孩子们的美好时光

    :2024年07月18日
    悦读大学

    编者按: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乡村教育者手记”,为乡村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助力乡村教育先行区建设。以下是潍坊市临朐县辛...

    编者按: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乡村教育者手记”,为乡村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助力乡村教育先行区建设。

    以下是潍坊市临朐县辛寨镇辛中小学教师王慧的教育手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村就是离不开地。

    生活在农村的我们,时常会跟随父辈去田间劳作,虽说现在都是机械化劳作,田地里的活大部分都可以借助机械化完成,但老一辈人仍旧会领着小一辈去田间劳作,毕竟机械化干得再好,也还是需要人力去辅助。

    带着小一辈去田间干活,大多数人的想法就是,让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会种粮食。全家参与劳作,父辈是想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教育下一代不忘根本。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并将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

    “你吹牛,你吹牛。”

    “你才吹牛!”

    原来是壮壮和磊磊,两个小家伙都鼓着腮帮各抒己见,让人觉得好奇又好笑。

    我走上前笑着问道:“谁吹牛?吹什么牛了?”

    磊磊说:“老师,壮壮吹牛,他说他会种地。”

    壮壮:“我就是会。”

    磊磊:“吹牛,现在地里都用机器,你上哪去种?”

    壮壮不服气地回道:“你家住在小区里,你上哪种地?”

    磊磊:“住小区也种地,我和爸爸经常回老家和爷爷种地,我们还有很多果树。”

    壮壮:“我们家的地不用机器,都是爸爸和爷爷拉耩(jiǎnɡ)子种,我在地头负责添种子,我会的还多着呢!”

    磊磊说:“我会的也多着呢!我们家种着好几百亩地,我们家属于农场,都是机械化。”

    “我就不种地,我不喜欢去地里,又累又热的,还光干跑腿的活。”大强撅着嘴说。

    我们一起看向大强,大强讪讪地说:“我不干地里的活也是干家里的。”

    “哈哈哈......”

    每天早晨都有早读课,有时教师开会比较突然,来不及去安排课堂,急匆匆赶回去时,在走廊上就听到学生们整齐的朗读声。他们在班长的带领下,拿着课本认真地朗读课文,观察下来,平时那几个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在认真跟随大家一起朗读。这不是第一次他们自己学习,有时教室里也会非常安静,看到他们都在认真的写单词,没有说话的,也没有调皮的,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每当看到这一幕,心里既感动又欣慰,在没安排的情况下,他们就自觉地做着让你省心的事情。我感受到每一个孩子都是全心地爱着老师,体谅老师。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我们的感情却在一天天增长,这种情感很难用文字诠释。

    有些事情在成人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些年龄小小的孩子却做到了很多大人做不到的。通过一些细微的事情,我发现,孩子会用他们自己的行动去照顾、体谅大人。在家庭里,他们是懂事听话的好宝宝,给大人帮大忙;在学校里,他们也是懂事的好学生。

    在孩子们眼里,我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们讨论学习,谈论生活,同时我也充当着家长的角色,这种情感只有教师这个角色才能体会,这些时光美好而又幸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编者按 日起 齐鲁晚报 齐鲁 青年说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