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百科 > 其他 > 正文

    去牛舍里读个“研”

    :2025年01月27日
    中国教育报

    近日,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金港村迎来一头新生的小牛犊,负责接生的是扬州大学研二学生乔子鑫和周晓洁。虽已是寒假,但作为200多头奶牛的“总司令”,他们选择坚守在牛舍。2019年,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

    近日,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金港村迎来一头新生的小牛犊,负责接生的是扬州大学研二学生乔子鑫和周晓洁。虽已是寒假,但作为200多头奶牛的“总司令”,他们选择坚守在牛舍。

    2019年,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立了江苏高邮奶牛科技小院。该小院也是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创新团队的基地。

    每天九点半,饲喂不同剂量营养添加剂;每周采奶样3次,并记录产奶量;每两周统计一次采食量……乔子鑫任务清单里的工作真不少。2023年上完理论课后,他就带着课题来到奶牛科技小院。

    作为组长,乔子鑫带领4名本科生扎根奶牛科技小院。5000平方米左右的牛舍是他的“实验室”,小院隔壁就是扬大实验农牧场,他们在这里一边做实验,一边补上生产实践的课程。

    在驻扎奶牛科技小院期间,乔子鑫等人先后接生了30多头小牛。此次,作为“超级奶爸”,他早已轻车熟路。“母牛产后护理非常重要。经产牛需要适当地补钙,我们要对母牛投喂钙棒、打针等。”

    奶牛科技小院不仅是理论的实践场,也是面向农户的服务台。“2024年动物疫病的高发季,我们家的牛接连病了好几头。”当地一养殖大户回忆,扬州大学的学生得知情况后及时来给病牛看诊,开出天然药方——健康牛的瘤胃内容物,用微生物移植的方式改善了病牛的状况。

    奶牛科技小院落成至今,一批又一批师生扎根原野,接力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推动着奶牛产业链养殖环节的创新。其中,BM1259巨大芽孢杆菌添加剂提高奶公犊生长性能,减少粪尿排放及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等技术,成为科研运用到生产中的典型代表。在师生们的技术赋能下,当地奶牛养殖产业年年攀升。

    “师生扎根基层,把科学知识运用到现代生产,推进产业升级,是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缩影。”扬州大学党委书记丁建宁介绍,今年寒假,全校近3万名学生带着问题或课题奔赴祖国大江南北,在青春实践中挺膺担当。(本报记者 王琼 通讯员 张运 虞璐)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近日 江苏省 邮市 迎来 一头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