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菏泽市曹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师 朱新韦
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然而,自己的阅读之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下面我将从警醒、解困、精研、实践和预见谈谈自己阅读之途的蜕变。
警醒——从轻书薄学到见证书籍的魅力
我家有三个小书架,一个是放孩子各种绘本故事、儿童读物的,另外两个是我的。我买书很随意,买各类各样的书,刚毕业时为了克服从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班主任身份的迷茫与困惑,我买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等;后来结婚成立家庭,买菜谱、买营养汤谱;再后来有了孩子买的比较多的就是育儿故事和绘本故事。虽然喜欢买书,但是身为教师,我们的日常工作总是忙碌而繁杂。尤其是孩子小的那几年,每天鸡飞狗跳。在这样的忙碌中,阅读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一时兴起买的书又会被搁置一边;偶尔翻翻看看,却又总是走马观花,不能坚持汲取书中营养。
然而,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我逐渐发现,自己的教学越来越缺乏创新和深度。感觉总在吃老本,尤其是在2023年秋季校本培训,我们学校请来了一中骨干教师为我们做初高中教学衔接方面的培训。当时为地理组培训侯老师深入浅出地将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联系与区别一一道来,又通过一些具体的中高考题目对比分析。当出来那一道道高考题目时,我莫名地感到心慌和汗颜。明明是地理专业科班出身,明明当年入编考试笔试第一,这才几年那点专业知识竟让我忘得面目全非了!我还不死心,又找出来当年的高考题,除了人文部分能答个几点,自然地理部分大多还给老师了。我突然惊醒,对于教师而言,读书意义非凡。它是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让教师汲取前沿知识与教学智慧。
读书不是折腾老师,不是搞花架子。读智者的作品,总能联系到现实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惑和瓶颈,给自己教育教学指明方向和获取灵感。
解困——团队助推,攻克经典阅读境域
去年九月份,我家老大上了小学一年级,老二也成为一名幼儿园小班的小同学。我开始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自己的书了。于是书架上那些被我冷落已久的书籍被我重新拿了下来。我重温了《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经典,看了几本未读完的育儿专著,但推进最慢的还是教育学著作,除了学校读书推进活动中读完了《教育的初心》《写在新教育的边上》《窗边的小豆豆》等。这一年中额外的教育类著作就没再读了。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读教育经典远没有读《老人与海》这些文学经典读得酣畅淋漓。一个晚上可能能读完一本你感兴趣的小说,但一个星期如果能读完一本教育经典,我相信你读完后估计大脑也留下不了多少东西。在我心中教育类经典如同宝藏一般,每一个篇章,每一句话都可能引发自己无限的感慨和灵感,它只能细品。
对教育经典,我有一种敬而生畏的情感,知道阅读教育经典是一个教师获取教育灵感的必经之路。但是,习惯了浅尝辄止的读书方式,总静不下心来啃这块硬骨头。所以,教育经典成了我最大的一块心病。直面经典的勇气是团队给我的,“三名”工程第一本共读书目便是我那本看了一年多仍然没有看完《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读书分享会更是让我见识到各位的教育智慧。怀着对教育经典的敬畏,我不敢像原来那样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而是开始了读书方法的改进。
精研——从浅尝辄止的涉猎到深耕细品的挖掘
以前读李镇西老师的《好教师是这样炼成的》后,我总羡慕那些能坚持践行“四个不停”的优秀教师们。而现在我也致力于一个做读、写、思、行的有心人。于是我改变了浅尝辄止的读书习惯,开始对阅读书目慢慢咀嚼。
我现在的读书习惯是:第一遍用荔枝程序朗读打卡知道文章梗概。读完后,我会再复盘第二遍,将书中精彩部分和突然冒出的灵感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当然,我做得还不够,还有一个大工程等着我去做,将感悟整理和形成主题式文章。
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深度的知识转化。只有将读书所获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教书育人的完美统一。
实践——化理论为实干之力,绽育人之花
下面我想用两个最近的实例来说说读书给我在教学上的启发。
一个是做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布置寒假作业时,我正翻苏霍姆林斯基的要让知识“活起来”,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不能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要让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在生活经验中“活起来”。寒假期间是对上册知识查缺补漏,对下册知识做预习的好时机。如果只让学生写知识点做练习题那孩子会觉得很没意思,应付作业。
于是我认真思考,八年级地理上册学习中国地理全貌,下册要学习中国区域地理,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如何让学生感兴趣,愿意完成作业?还要符合年假氛围?最后我联想到任何人都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孩子更是对吃格外上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食中蕴含的地理要素更是展现了地域风土的独特魅力!于是,我设置以美食为主题的特色作业,旨在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塑造,如气候、地形影响食材分布,帮助学生认识人文因素作用,像民族习俗、历史文化与美食的关联。
就在这样无声无息中,我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从地理视角分析现象,提升综合素养。孩子们抱着认真的态度,完成了对各地饮食文化的深入探究。并绘制了色彩斑斓、充满创意的绘画作品。如果让孩子做一道除山东省外的另外地区的美食,写个制作过程和食材分析可能会更好。看着孩子们带来的成果,我也在想都说谁带的兵随谁。如果作为教师都不善于思考,不善于创新,那你怎么指导学生思考与创新呢?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五分的约定,一张实至名归的奖状
苏霍姆林斯基对后进生的耐心、包容、鼓励给与我深刻的影响,他从来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他花费了两年时间帮助费佳克服算数应用题和乘法表的障碍,他激发了头脑迟钝的米沙的敏锐性、注意力和观察力。我也尝试做一个善于发现、具有耐心和善于点亮的老师。
开学初期,17班的小涵兴冲冲地跑过来找我要奖状,我知道她这次地理成绩取得了质的飞跃。我故意问她:“进步多少分?达到我给你设定的五分线了不?”
“老师,我进步了12分,考了16分。”
是的,孩子上次期中考试只考了4分。这次以5分换奖状的由来是临近期末时候,在地理课上孩子又拿出自己的小镜子臭美时,让我逮到了,我收了她的小镜子,一开始确实想批评她两句,但是转念一想,孩子现在这样最不缺的就是批评,缺的是引导和鼓励啊,并且是夸张的引导和鼓励!于是让她下课时找我要。孩子很活泼,课堂上被收了东西还是蹦跳着,大大咧咧地跟我去了办公室。
孩子先开口说:“老师,我错了,我上地理课再也不照镜子了,还给我行不?”
多好的认错态度啊,哪里还舍得再为难她,但是看着这么机灵、漂亮的姑娘只考四分确实让人无奈。于是我对她说:“放心吧,梳子我一定还给你,并且我还给你发个奖状。”
孩子一听奖状眼睛都亮了,“我可是从小学三年级以后再也没得过奖状了。”
随即她又用质疑的语气说:“老师,不会这么简单吧!”
“不会这么简单,但是也不难,上次你地理是咱班倒数第一,不能再退了,如果下次你能进步5分,第一名不给她奖状也得给你。”
“那行,老师,我一定会加油的!”
后面的几节课,孩子的上课状态完全不一样了,有时候甚至还能接住我抛出的问题。期末成绩出来后,我也特意关注了一下孩子的成绩,知道这个奖状孩子是真的拿到手了!开学后,孩子也不再对课堂漠不关心,虽然底子还是比较弱学起来很吃力,课堂上也会稍稍走神,但总归是参与进来了。
我们要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向上的渴望,尤其是后进生同学,他们会更珍惜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我们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可能就会成为孩子改变的契机!虽然后进生的改变很难,但是在从教生涯中如果我们能改变一个,那这件事将成为我们最值得炫耀的事情,因为我们影响了某个孩子的一生!
预见——繁星点点,前路漫漫
全县的“三名”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我也组建了自己的小工作室。线上工作室成立后,我们的小群便活跃起来了。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当时怕能力不够,特地邀请的赵凤娟和黄凤荣两位高级教师做我们团队的指导者,他们也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在这个群体里每一位老师都在闪着自己的光,照亮了自己也给别人照明了前方的路。你看,这就是带动作用,我想举办读书推介会的目的不就是,你带我,我带他,一带二,二带多,这么播撒读书的种子,开出教育之花吗?
当然,我深知,读书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的沉淀。它如同涓涓细流,点滴汇聚,方能成江海。在漫长的阅读旅程中,每一页书都是一块基石,帮助我们搭建起知识的高楼;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束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唯有持之以恒,方能在书的世界里收获智慧,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