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百科 > 其他 > 正文

    教师悦读成长计划|读《辛弃疾词》: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2025年07月18日
    壹点探校

    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延瑜 编辑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济南高新区稼轩小学 杜升长

    辛弃疾的词,是金戈铁马与田园牧歌的交响;现代小学教育,则是生命初绽的土壤。当稼轩词魂穿过时光的烟尘,与稚嫩童声相遇,竟在童真、生活、想象、爱国与自然间,谱出了深沉而和谐的共鸣。

    童真·珍视生命的本真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词人笔下小儿姿态,何等天真自在!此中透出的岂止是怜爱,更是对生命原始本真状态的欣赏与尊重。现代教育中,“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与此不谋而合——我们开始学着弯下腰来,理解孩子特有的节奏与视角,不再强求他们过早踏入成人的步伐,而是珍视其天性,鼓励他们如“卧剥莲蓬”般自然、舒展地生长。

    生活·万物皆为课本

    辛弃疾善将宏阔的爱国热忱与深沉的哲思,融于日常景物之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田间寻常声息,竟成了希望与喜悦的吟唱。这启发我们:教育何尝只囿于课堂四壁?花开花落、市井喧嚣、邻里故事……无不饱含生命的学问。引导孩子们用感官触摸世界,在生活这本无字书里,汲取真实的智慧与力量——让知识在生活的土壤中自然生根。

    想象·让心灵张开翅膀

    稼轩词中意象瑰丽奇幻:“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太常引》)。这壮阔的想象空间,不正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天然映射?小学语文课本中,神话传说、童话寓言皆在唤醒这份天性。我们更要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或写出心中奇景,或画出梦中天地——在想象力的天空中,孩子心灵的翅膀得以舒展,飞向更辽远的未来。

    情怀·种下爱国的种子

    辛弃疾一生以收复河山为志,其词豪情如潮:“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如何植入现代孩子的心田?并非仅靠宏大叙事,而是通过身边点滴:讲述家乡风物之美,铭记先辈奋斗足迹,在升旗仪式中感受庄重,在社区服务中体味奉献——让爱国情怀如涓涓细流,悄然浸润童心。

    自然·永恒的启蒙导师

    辛弃疾对山水草木充满深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自然在他眼中是知己,更是灵魂的对话者。现代教育日益强调“自然教育”的重要——让孩子在山野间奔跑,在泥土里探寻生命奇迹,在仰望星空时感受宇宙浩瀚。自然这位无声导师,教给孩子的谦卑、敬畏与联结感,是任何书本都无法替代的。

    辛弃疾的词历经久远穿越时空,竟与现代小学教育的脉动如此契合。他笔下流淌的童真、生活气息、飞扬想象、家国情怀与自然之爱,不正是我们今日渴望滋养孩子心灵的核心养分?教育,究其根本,是为生命“赋形”,为灵魂“铸魂”。当我们以辛词般的赤诚与慧眼去理解童年,保护其纯真,激活其想象,引导其在生活与自然中感悟,在细微处培育家国情怀——我们便是在以最温柔而有力的方式,回应着那来自历史深处的、对生命蓬勃成长的永恒期盼。这,正是辛弃疾词魂于现代课堂的深沉回响。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齐鲁晚报 齐鲁 记者 延瑜 编辑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