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打造“理‘响’苏护”品牌,强化队伍,优化内容,创新模式,融入思政体系,成效显著。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精心打造“理‘响’苏护”宣讲品牌,通过建强队伍、优化内容、创新模式,将理论宣讲有机融入思政育人体系,取得扎实成效。
强化宣讲队伍建设,确保理论宣讲全覆盖。学院着力构建多层次、专业化宣讲团队,确保理论宣讲全覆盖、见实效。建立健全宣讲机制。制定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方案,明确宣讲内容和载体,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宣讲工作常态化开展。构造特色宣讲矩阵。整合资源,组建包括党组织书记、思政教师、辅导员、青年学生和老同志在内的五支宣讲队伍,并不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优秀校友参与,构建全方位立体宣讲体系。打造特色宣讲品牌。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杏林黄”青年宣讲队,深入开展“新思想·我们讲”理论宣讲基层行活动,全年开展各类主题宣讲60余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优化宣讲内容供给,深化理论宣讲穿透力。学院精准对接时代需求,打造理论宣讲内容体系。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医疗卫生政策、职业素养培育深度融合,通过“大讲堂”“微党课”等形式,用“案例式讲解”“互动式提问”破解理论学习“抽象化”难题;将理论宣讲与医疗现状调研、急救知识培训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组织千余名师生深入社区、乡镇,以“数据对比+真实故事”的方式,展现近年来基层医疗设施改善、医保政策普及、护理服务能力提升的显著变化,引导师生领悟改革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育人价值,将传统文化宣讲与乡土实践相结合,组织专业师生走进田间地头、群众家中,以“实践体验+文化宣讲”的形式,向群众普及中医药知识,让中医药文化在基层绽放新光彩。
推动宣讲模式创新,拓宽理论宣讲辐射面。学院突破传统宣讲样式,构建沉浸式、场景化宣讲新模式。打造“网络上的宣讲课”。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我身边的榜样”等主题创作微视频作品30余部,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提供示范样板。开发“场馆里的宣讲课”。依托生命科学馆、智慧医护实训基地等校内阵地及校外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现场讲解、红色研学让学生获得心灵滋养。创新“行走的宣讲课”。组织师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文化润心”等主题活动,依托车载课堂、田园学堂、情景剧展演等载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与优良家风家训有机融入生活场景,切实提升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实效性。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