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构建“四轮驱动”体系协同育人,加强思想铸魂、产教筑基,强化实践赋能、平台聚能。
淮阴工学院坚持应用型定位,聚焦人才培养中心任务,精心构建“四轮驱动”人才培养体系,以思想铸魂、产教筑基、实践赋能、平台聚能四大引擎协同发力,跑出特色育人“加速度”。
思想引领引擎,把稳育人“方向盘”。构建党建领航、文化涵育、实践塑品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确保育人方向不偏航。通过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部署,从政治、思想、组织、活动、典型、机制六方面强化党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依托淮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地域特色,打造“翔宇课堂”品牌,将红色元素深度融入思政课、通识课与专业课。打造实践品牌,让学生行走红色基地感悟信仰力量,深入绿色山水践行环保担当,漫步蓝色科创通道激发创新激情。
产教融合底盘,夯实专业“基本功”。以工学为主体,打造智能制造、化工材料等五大专业集群,实现与地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紧密对接。增设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持续提升学科产业匹配度。搭建通识、专业、拓展三大课程平台,创新开设“智能+”“双碳”等前沿交叉课程,推动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同频共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企业真实环境与学校教学课堂互通、教学实训岗与生产实习岗交替、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双维度评价,着力培养实基础、强能力、善创新的应用型人才。
实践创新加速器,点燃能力“爆发点”。构建分层分类的实践创新体系,以“学、训、赛、创、评”五维联动点燃学生潜能。在本科生中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深度融入产业需求,形成特色实践路径。
资源保障加油站,注入发展“高标号”。学校创新校城协同引才用才机制,打造校企联合导师团队,创建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选派优秀博士、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或行业挂职、实践锻炼,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与政府、行业头部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打造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造数字化教学与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构建“虚实融合”的数字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提升实践教学育人效能。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