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壮哉,港建!》,介绍军港建筑专业拓荒史,致敬480名港建人海防建设。
10月25日,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壮哉,港建!》正式发布。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获悉,该书全面介绍了学校军港建筑工程专业的拓荒历程,并向480名港建人建设海防、强固国防致敬。
![]()
据了解,1960年,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前身)响应国家号召,受命创建了当时全国唯一的军港建筑工程本科专业,肩负起为人民海军培养设计、建设军港和岸基设施尖端人才的历史重任。1984年,华水港建专业完成历史使命,悄然谢幕。24年间,在严恺、徐芝纶、薛鸿超等学术大师的引领下,华东水利学院培养了14届共480名港建人才,从中走出了8位共和国将军。从新中国第一代军港、基地,到港珠澳大桥、香港回归军港交接仪式,华水港建人的足迹遍布祖国港口码头和岛屿礁石,始终守卫着祖国海防。
该书策划人之一、河海大学1980级校友崔琦是军港建筑工程专业最后一届毕业生。他告诉记者,当年,能够分配到港建专业的学生学习成绩好、身体素质强、思想品德过硬,学成后都是精通水、陆、空设计和管理的全能型人才。“有海军就要有军舰,军港就是军舰的‘家’。在国家的海防建设中,有我们许多校友的身影,港建精神也一直鼓舞着我们砥砺前行,也希望更多的青年学子不要忘了前辈的努力,继续为国家建设而奋斗。”
![]()
记者了解到,该书共23万字,历时近8个月完成初稿。其中有大量的当事人口述和回忆,出现的校友名字超过200个。河海大学1980级力学专业校友郭建中是主创人员之一,他表示,在写作的过程中数次因港建人的赤诚坚守和担当感动落泪。“他们去的都是没人去的地方,工作、生活环境都相当差。在这种条件下,干前人没干过的、高强度的工作,并且有牺牲,非常值得敬佩。”
![]()
发布会上,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崔琦,郭建中等嘉宾向学校各部门赠书。郑金海在致辞中指出:“虽然港建专业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港建精神仍然是河海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港口与航道工程的课堂和实验室里,在国防生的训练场和设计图纸上,在青年学子入伍工作的志向中,河海人在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家重大使命上依然在努力拼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王赟
少年志编辑 刘梦琦
视频 吴伟龙
校对 陶善工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