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建好社团,打造文化,开展实践,强化志愿,实行学分认定,发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作用,促进青年成长。
淮阴工学院聚焦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将“第二课堂”作为育人体系的重要载体,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作用,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增长见识、锤炼本领。
建好学生社团,激发青春活力。修订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完善学生社团建设机制,规范社团指导教师工作,充分发挥社团育人功能,保障社团健康有序发展。实施“社团活动月度主题活动”计划,每年定期开展社团巡礼节、文化艺术节等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打造引领力突出、凝聚力强劲、育人力显著的星级社团,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打造文化精品,丰富精神世界。持续打造“大学生看淮安”“校园开放日”“‘知不足’读书节”等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精神需求。围绕理论宣讲、红色故事等主题持续创作发布校园文化作品,引领全校青年坚定信念跟党走。常态化组织开展朗诵比赛、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办好校园文化擂台赛,积极遴选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文化艺术比赛和展演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做优社会实践,增长知识才干。紧密围绕学校办学特色,以社会实践为抓手,开展国情社情观察、党史宣讲、乡村振兴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实施“学科比赛+社会实践”特色活动,打造项目实践、创业孵化、以赛促学的育人平台,鼓励专业教师和学生将学科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进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促进实践教育项目化、规范化发展。
强化志愿服务,培养担当精神。广泛吸纳学生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加强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参加淮安马拉松、无偿献血、支教等活动,用实际行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利用节假日,积极组织开展政策理论宣讲、社情民意调研、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展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乡村振兴政策宣讲会,引导青年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实行学分认定,提升能力素质。制定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加强对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和管理工作。通过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志愿公益、社会工作、文体艺术类素质教育活动,发挥“第二课堂”在服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