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同心
共育成长
我市入选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以来
构建机制、搭建平台、提升质量、打造特色
全面汇聚协同育人合力
为展现校家社协同育人的鲜活实践
扬州教育在线推出校家社“同心圆”专题
今天,跟随扬教君走进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
看这所学校如何整合力量
打造“教育合伙人”新生态
京华梅岭中学秉持“看见人、回归人、成全人”的育人理念,以“学梅花精神,养浩然正气”为文化内核,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近年来,在协同育人的实践中,学校凝练出“让学生站在正中央,让家庭社会成为合伙人”的核心观念,构建了“1+3+N”协同育人行动模型,系统推进育人机制建设。
“1”:一套顶层设计,强化组织与机制保障
学校成立家庭教育领导小组专班,由校长牵头,联合学工处、年级部、家委会以及公安、卫健、社区等11家单位,建立“月度例会、季度联席”机制,并出台《“教育合伙人”工作规程》,明确各方权责,配套制定家长评价与社区资源准入机制,夯实制度基础。
“3”:三大支柱课程,推动校家社真正“合起来”
家长成长课程:构建“家长学校4×4模型”,面向准初一、青春期、学业关键期及特殊需求四类家长,通过专家引领、家长沙龙、线上微课与“一日开放”等形式,提升家长育人能力。


学生赋能课程:围绕德育、智育、心育三大主线,开展“红色行走”研学、“跨学科项目”学习、“幸福力训练”等,并与警务站共建“少年警校”,组织“运河思政”调研,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养。




社区资源课程:整合明月湖周边15分钟生活圈资源,绘制“社区育人资源地图”,以“学校发单—社区接单—家长跟单—学生评单”模式,与双博馆、京华城商圈等共建课程,推动教育资源与社会空间深度融合。


“N”:众多典型案例,彰显协同育人温度与实效
“正面管教+家校共育”助力后进生螺旋式成长;“医教协同”共建“润心驿站”,构建心理支持体系;“警校家”联动打造“明月湖骑警”护学岗,保障校园周边安全;“馆校协同”将非遗与博物馆资源引入课堂;“体教融合”“网教同向”等项目共同构建起多元融合的育人生态。



教育从来不是独奏
需要校家社携手奏响交响乐
未来,我们将继续挖掘各地各校的创新做法
带大家解锁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新实践”
我们下期再见~
END
来源:办公室、京华梅岭中学
审定:邵学云
审核:刘超、孙惠泽
审编:陈德胜、肖康

 
       
       
       
       京华梅岭中学构建“教育合伙人”新生态,通过顶层设计、三大支柱课程和典型案例,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
京华梅岭中学构建“教育合伙人”新生态,通过顶层设计、三大支柱课程和典型案例,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                    
 猜您喜欢
猜您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