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世界里蕴藏着很多我们未曾知晓的神奇,比如有趣的“摩擦学”,尖端的“BIM技术”,还有人工智能、能源安全、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发现。4月3日到4日,来自南京工业大学的12位教授将通过线...
科学世界里蕴藏着很多我们未曾知晓的神奇,比如有趣的“摩擦学”,尖端的“BIM技术”,还有人工智能、能源安全、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发现。4月3日到4日,来自南京工业大学的12位教授将通过线上公开课的形式,带你走近科学,探索未知。本次南工大“教授进中学”线上公开课将通过扬子晚报直播平台进行全网直播。
4月3日即将走进直播间的教授们,将带来哪些有趣的讲座内容呢?教授们提前准备下了课程摘要,同学们可以提前开始预习啦!
第一场(上午10:00)
授课主题:有趣的摩擦学世界
授课教授:穆立文
课程摘要:3万-5万年前,燧人氏开始利用摩擦进行钻木取火。大概在六千年以前,古人发明了轮子,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寓意着便捷运输的开始。四千年前古埃及人懂得利用液体润滑剂减小运输所需的力,应用于建筑工程。我国周代中期古人利用油脂膏来保护车轴,开启远古的润滑工程。
摩擦学发展到现在,其内涵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众多。简单来说,摩擦学就是研究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间的摩擦、磨损和润滑,以及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应用的一门学科。涉及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计算科学等多领域。
摩擦和磨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据统计资料显示,摩擦约消耗掉全世界约三分之一的一次能源,磨损致使大约80%的机器零部件失效。每年因摩擦、磨损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7%。因此,摩擦学的研究对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能耗有着重要意义。
授课主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授课教授:刘睿
课程摘要: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推动着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发展。作为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化学既历史悠久,又富有活力,它的成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疫情防控……样样离不开化学,化肥、农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也都是化学的杰作。
“绿色中国”“健康中国”的实现,化学学科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了解化学如何成就我们的生活,造就我们的未来!
授课主题: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展望
授课教授:万夕里
课程摘要:人工智能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深度融合智能学习、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自动控制等各专业领域的知识,研究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学科。近年来,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第三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推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成为继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另一大新兴技术,并正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落地应用,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次报告将介绍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发展、典型应用及其展望。
第二场(下午2:30)
授课主题:材料——人类文明的基石
授课教授:毛宏理
课程摘要:材料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标志和基石,与信息、能源并称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其中,生物医用材料作为一种可用在人体诊断或治疗过程中、能对其细胞/组织/器官进行替换、修复或诱导再生的一类天然或人工合成材料,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市场前景。
本报告将以生物医用材料为切入点,带你了解材料之美。
授课主题:“生物+”创造美好生活
授课教授:陈可泉
课程摘要:世界经合组织(OECD)认为,生物技术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有希望的技术。“生物+”技术可以服务医药、健康、农业、环境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为医药与营养化学品的制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提供方案,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的需求。
授课主题:感知科技魅力,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授课教授:沈捷
课程摘要:本课程首先讲述机器人的基本定义、机器人的发展历程等。其次,从学生竞赛的视角,重点介绍了竞赛中常见的机器人系统,包括移动机器人、空中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类型。最后,介绍了机器人系统设计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竞赛活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王菲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