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上午清明节当天,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师生们在学校生命科学馆前、樱花树下,见证了一节特殊课堂,学生代表们饱含深情地朗诵《生命的永恒》,同学们集体默哀、敬献鲜花、重温医学生誓词,缅怀“无...
“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之精神,因他们的善举获得弘扬,人类生命的长河因而更添光辉。他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爱心与天地共存……”4月5日上午清明节当天,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师生们在学校生命科学馆前、樱花树下,见证了一节特殊课堂,学生代表们饱含深情地朗诵《生命的永恒》,同学们集体默哀、敬献鲜花、重温医学生誓词,缅怀“无语良师”为人类医学进步和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贡献。
“无语良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他们无法言教,却用身体之躯带领学生们开启医学智慧的大门,被医学生们称为“大体老师”。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秦怡同学充满敬意地说,“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向我们传授知识,却用自己的身体告诉我们人体的结构、器官的形态、脉管的走向。在教会我们医学知识的同时,更在精神上引导我们乐于奉献。”
活动现场,学生代表2019级医保班涂一涵同学还分享主题团课《毕业时,请把我的爱留下》。讲述的是“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获得者、康达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程凯同学的先进事迹,程凯同学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自己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将遗体捐献给母校供医学研究使用,她的名字与其他捐献者姓名一起镌刻在了学院生命科学馆三楼的“无语良师”纪念墙上。
院长张前德高度评价程凯同学和“大体老师”的博爱情怀,“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之驱,教同学们宝贵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用无私的奉献,为后人诠释短暂生命的意义。他们的生命犹如铺路的基石、拓展了宽度,在师生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据悉,每年开学初,康达学院都会组织青年医学生们在生命科学馆开展“入学第一课”,领略医学气息,感受生命奥秘。
记者了解到,参加活动的学生中有一支特别的队伍,他们是康达学院“生命之约,大爱传递”志愿服务团队。团队连续九年开展遗体器官捐献宣传,向广大市民科普捐献知识,向社会人群倡导大爱奉献理念。今年3月初,作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在“与雷锋车同行 共建文明港城”连云港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上进行了主题宣讲。
据了解,自2014年成立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遗体接受站以来,学院已成功接收120例遗体捐献。每年清明节前后,康达学院都会组织师生开展追忆“无语良师”活动,以表达对遗体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的敬仰和感恩,教育和激励广大医学生尊重生命、涵养大爱情怀。
通讯员 胡亮 孙艳 王雪晴 王雪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校对 李海慧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