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中,火车载货卸货后需要进驻编组站解挂与重组,这期间需要对火车进行减速。刹车调速装置一般安装在编组站的钢轨边侧,通过滑动油缸帽头与车轮接触,从而实现对溜放车辆的减速。就是这不起眼的小...
铁路运输中,火车载货卸货后需要进驻编组站解挂与重组,这期间需要对火车进行减速。刹车调速装置一般安装在编组站的钢轨边侧,通过滑动油缸帽头与车轮接触,从而实现对溜放车辆的减速。就是这不起眼的小装置,成为影响铁路货运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种起到重要作用的刹车调速装置,就是我们在铁轨两侧经常能看到的一串串小小的“蘑菇头”。它虽然能对火车的速度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需要人员一个一个检测,才能判断它是否需要维修,工作量很大。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供电工程学院的陈涛,与他的“速控科技团队”一道,对这串小小的“蘑菇头”进行了改良,利用智能化手段改造刹车调速装置,为铁路货运安全注入科技力量。
“我是在一次参观的过程中,对减速顶产生兴趣的。”陈涛告诉记者,当时,车站工作人员告诉他,“蘑菇头”的专业名称叫减速顶,从事减速顶检修的工种需要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背景,而这恰恰与陈涛所学专业相吻合,。
车站人员热情地告诉他,减速顶虽然能对驼峰溜放车辆的速度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它需要人员一个一个检测,才能判断它是否需要维修,工作量很大。如果对减速顶检修不及时,将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
一个疑问立刻涌上陈涛的心头: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难道不能将其应用到减速顶,通过后台实时监控它吗?
带着困惑,陈涛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目前仅仅铁路行业,就安装运用各类减速顶达100多万台,但是针对各类车重车速工况,尚未有企业能够生产出实现无级调控临界速度的智能化减速顶产品。
“当时正在读大一,想想大学也就短短3年,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与专业相关的事情。”陈涛说。在大学里面,陈涛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快,他们成立“速控科技团队”,团队共有6名核心成员,均是南铁院在读学生。
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现场,询问老师,陈涛了解到利用高性能磁流变液,可以通过调节动力粘度,进而输出实时自适应“刹车制动力”,使列车智能减速。
在形成研发的初步想法后,团队同学开始动手实际操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历经两年上百次的失败,第一代磁流变智能减速顶终于研制成功。“我们的产品可实现驼峰调车全工况条件下的全自动实时调节,通过产品实时自我反馈,全天24小时自检,真正做到了低人工、全自动,为‘铁路货运、安全优质’保驾护航。”陈涛说。
在一代产品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又对装置的供能系统进行优化,利用光伏互补备用电源系统,全天24小时不间断能源供应保障防止突发事件诱发事故,保障铁路全天候安全工作能源环境。
他们将研制出的基于智能材料的多级调速的减速顶及系统放在铁路编组站进行测试,取得圆满成功。产品效率高、成本低、安全强,并且得到了众多试用企业的高度评价。
在不断努力下,团队已经于今年5月成立公司,已申请专利5项,并得到了南京东站的技术支持,与芜湖东站等单位达成投资意向。在2022年互联网+大赛中,“速控科技”团队冲突重围,将代表学校参加省赛决赛。
陈涛说,团队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产品,以专业的服务、过硬的技术为铁路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实习生 梁心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王菲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