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省内学校>正文

    南邮这对父子是校友,更是同门!

    :2022年10月06日
    扬子晚报网

    父子俩不仅是校友,更是同门。在南京邮电大学,有这么一对父子俩,他们不仅先后在同校攻读博士,还拜师在同一老师门下,一个是开门弟子,一个是关门弟子。

    父子俩不仅是校友,更是同门。在南京邮电大学,有这么一对父子俩,他们不仅先后在同校攻读博士,还拜师在同一老师门下,一个是开门弟子,一个是关门弟子。

    “多读点书不断进步总是好的。”1993年父亲黄晓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在南通邮电局工作八年后,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他,在2001年辞职考研,进入武汉大学在计算机软件领域深造。研究生毕业后,黄晓进入南京移动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他对通信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考入南邮杨庚老师门下攻读计算机通信网与安全方向的博士。

    读博期间,杨庚老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乐观热情的生活态度给黄晓带来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杨庚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会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目标,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工作期间读博,黄晓要兼顾工作、学习、生活,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周末和下班时间也毫不放松,专注于提升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知识素养。杨庚老师耐心帮助黄晓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寻求研究方向的突破口,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2011年黄晓顺利从南邮毕业。

    儿子黄喻先在本科时就选择了在南邮就读,考研时更是以第一名的成绩继续在南邮硕博连读,在父亲黄晓的建议下,黄喻先选择了杨庚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这也成就了一对父子、两对师生的不解之缘。

    杨庚老师对学术极高的要求使得黄喻先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对黄喻先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在杨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黄喻先已经拿到了悉尼科技大学的offer,申请了国家留学基金和澳大利亚的联合培养博士计划,准备去国外继续深造。目前正在读博二的黄喻先谈到未来的打算,“学成后回国继续做研究,当一名教书育人的大学老师。”

    黄喻先眼里的父亲是一个严厉的人,对自己的学业及未来发展抱有很高的期望,同时父亲也是自己人生的“导师”。黄喻先选择了和父亲相同的专业,在未来规划和就业方向选择等问题上,黄喻先都乐于与父亲交流,父亲也会为黄喻先提供一些很好的建议。与此同时,父亲事事追求完美的态度也影响着黄喻先,促使他在做事情的时候习惯性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黄喻先上大学前跟妈妈住在南通,父亲则因为工作原因在南京。即使工作繁忙,黄晓每周末都会和儿子互通电话,关心儿子的近况。在儿子上大一后,父子俩之间亲密相处的时间变多了,谈论的话题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术知识到未来规划。在父亲黄晓眼里,儿子一直在不断进步。在儿子黄喻先的眼中,父亲也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黄晓希望儿子“在学术上一定要脚踏实地,拓宽视野,时刻追逐世界上最前沿的知识。”

    左一为黄晓,右一为杨庚老师

    在黄晓和黄喻先探索无涯学海的路上,杨庚老师无疑是一座指路的明灯。作为影响了两代人的导师杨庚,对父子俩留下了这样的评价和寄语。

    “父亲黄晓作为一位有多年从业经历的博士生,基础扎实,读博期间分秒必争,刻苦研读,是科研团队中一位十分优秀的成员。在他的建议下,黄喻先到我团队读博,既是信任也是压力,更是对南邮人才培养成功的肯定。”

    “儿子黄喻先在父母的影响下,在南邮优良的学习氛围中迅速成长,博一就发表了高水平论文,学习能力十分出色。希望他脚踏实地,博览群书,学有专长,报效祖国,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年轻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通讯员 冯艺丹

    校对 陶善工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父子 仅是 校友 更是 同门
    有价值
    1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