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记者从南京邮电大学获悉,从本学期开始,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一新生们陆续来到南京集成电路创新馆,进行专业认知课程学习,种下创“芯”种子。
“让我们共同开启集成电路的科技创新之旅……”11月11日,记者从南京邮电大学获悉,从本学期开始,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一新生们陆续来到南京集成电路创新馆,进行专业认知课程学习,种下创“芯”种子。
学生在现场动手制作智能车
据悉,大一新生在这堂课上,围绕集成电路的应用与效果、集成电路的生产技术和南京集成电路产业三大主题,通过新媒体深入了解芯片及其发展历程,了解南京从电子工业中心演变为集成电路生产基地的工业历史。
学生聆听芯片企业介绍情况
授课教师张珺教授介绍,“在教学中,老师把实践与思政两个大课堂结合起来,带领学生感受技术发展脉搏,深入了解科技前沿,点亮学生的‘芯’梦想,鼓励学生立志创‘芯’,肩负起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
“通过对芯片制造工艺的了解,我有了强烈的紧迫感,科技报国从当下开始。”熊松林参观学习后感触颇深,他说,在未来的学习中,要潜心问学,刻苦钻研,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芯片人才,为国家高端芯片研发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
记者了解到,南京邮电大学已与南京集成电路创新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这也是学校推进建师资、建教材、建课程、建场馆和进培养方案、进理论课堂、进实践基地“四建三进”的新成果,将思政教育和创新教育有机融合,将学校红色基因中的首创精神、求变精神和革新精神融入创新教育,让创新成为习惯,开辟了一条创新人才培养的“南邮道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 赟
通讯员 安慧 赵雨晨 王宸文姬
校对 李海慧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