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近日南京农业大学的师生们利用周末时间,走进郊区涉农社区,创新开展党支部共建、科技助产活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近日南京农业大学的师生们利用周末时间,走进郊区涉农社区,创新开展党支部共建、科技助产活动。
12月11日,在南京东郊的江宁区汤山街道,南农大园艺学院教师党支部联合江宁区残联、汤山街道阜庄村党总支,开展“党建结对共建,产业结对帮扶”主题党日活动,并在阜庄南京天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挂牌“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设施教师党支部党建共建基地”。首次结对帮扶活动中,来自南农园艺学院黄瓜、大叶甜菜、草莓、葡萄课题组的教授们来到田间地头,与果农菜农进行深入交流。
地处南京城东20公里的江宁汤山阜庄村与镇江句容相邻,是城市的“菜篮子”“果园子”。党的十八大以来,阜庄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探索“美丽经济”,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与乡村文明相互融合、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基层建设和治理创新同步提升的特色之路,先后获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等荣誉。不过,阜庄村1000多户农户中有86户残疾家庭,91名残疾人。为做好精准帮扶工作,村党总支开展了不少送温暖帮扶工作。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次,阜庄村党总支与南农大园艺学院党支部共建后,首先想到的,就是为残疾人送农技、送种苗。
“设施农业有很多特点,投入大但产出高,体力劳动强度不高,但技术要求高。”南农大蔬菜设施教师党支部书记李季介绍说,例如草莓大棚建设,前期需要投入棚架设施,采购草莓种苗,每亩地大约需要投入两万元以上,但收获季新品种草莓亩产收益可达1万元。生产培育期间,要注意草莓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重要节点、重要环节,耗费体力劳动强度不大,相比种植粮食作物、果树等,劳动区域范围也不大。“农技方面,我们园艺学院蔬菜设施教师党支部党员提供指导,从育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我们都可以定期来开设培训讲座。”
南农大园艺学院党委书记韩健说,共建基地设计了“产业科技帮扶”“思政教育引领”“助残模式创新”的“三步走”建设方案,下一步将有更多党员教授、党员农学子加入到具体行动中,将党建活动与助农助残工作深度融合,为“产业助残,共同富裕”的共同事业贡献力量。
“太好了,南农大的教授来了,真是解决了我们‘急难愁盼’的问题。”阜庄村党员陈义是江宁区残疾人自强模范,他不仅自己学农兴农,还帮扶带动身边的残疾人创业就业。
江宁区残联理事长张敏表示,当前街道社区不缺扶残助残氛围,但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此次南农大与阜庄村的共建基地,有效推动党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有望实现阜庄村残疾人就业全覆盖,让残疾人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通讯员 李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校对 陶善工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