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师范大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全员全过程育人机制建设,增强心理育人工作的科学性、有...
近日,江苏师范大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全员全过程育人机制建设,增强心理育人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选树榜样。注重发挥新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挖掘身边榜样,围绕活动主题选树一批学生先进典型,开展事迹宣讲会,营造崇尚身心健康、投身实践的校园氛围,引领广大学生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丰富教育载体,创新开展心理育人活动。紧贴学生实际需求,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育浸润作用,举办“玉泉心语”大讲堂、运动打卡、微电影大赛、摄影展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宣传普及健康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引导大学生争做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加强预防干预,组织心理问题排查疏导。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摸排,精准掌握学生家庭结构、经济条件、日常行为、心理测评等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学生心理状况,加大实地家访频次,形成动态管理策略。尤其确保做到心理特殊学生底数清楚、干预方案“一生一策”,确保在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最大限度做好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
畅通求助渠道,激发学生的主动求助意愿。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宣传学校心理咨询预约方式、24小时心理热线,全省大学生24小时心理热线、“苏心”APP。各学院结合实际,广泛推广心理自助方法、心理求助渠道,确保学生人人知晓,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主动求助意愿,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及时自助、求助,学院做到“接诉即办”。
促进家校联合,深入推进家校协同心理育人。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家长微课堂、开设家长专栏,成立“同心同行”心育家长团,帮助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方式方法。每学期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家校信息沟通,引导家长及时向学校反馈学生心理异常状况,共同做好人文关怀和教育引导。
夯实队伍基础,举办系列心育专题培训。围绕“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开展班主任、辅导员、研究生导师和后勤管理人员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工作培训,确保队伍具备会观察、会谈话、会评估、会支持等工作能力。加强心理委员组织、宣传、预警、助人等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朋辈心理互助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打通心理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