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省内学校>正文

    圆满完成任务!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东南大学队员凯旋

    :2023年04月04日
    扬子晚报网

    记者从东南大学获悉,4月3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队员乘坐“雪龙号”返回上海国内极地码头,东南大学张侃健、葛健两位老师圆满完成科考任务回国。

    记者从东南大学获悉,4月3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队员乘坐“雪龙号”返回上海国内极地码头,东南大学张侃健、葛健两位老师圆满完成科考任务回国。

    2022年10月31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航,张侃健、葛健作为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参与此次南极科考任务。五个多月过去了,本次科考取得了众多重要成果。

    记者了解到,东南大学科考队员主要完成了四项任务。一是在昆仑站安装调试“东大极能2.0”——“昆仑站智能电源系统”。该系统采用光柴储供电,搭载气象站和全球导航定位基准站等载荷,目前在昆仑站无人化正常运行。由于昆仑站地处南极内陆深处,海拔超过4000米,属于“南极中的南极”,气候条件相当恶劣。因此,这是此次东大科考队员面临的最大难题。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该项任务。

    二是在中山站内陆出发基地安装调试“南极无人智能化观测站”,该项目由极地中心牵头,多个单位合作完成。东南大学在其中负责系统无人化运控和整体集成工作。目前队员们顺利完成了系统运行调试,系统各主要设备和载荷运行功能及指标正常。三是维护安装在泰山站的“东大极能”——远程遥控无人值守能源供应模块。该模块由第36次南极科考东南大学队员于2019年部署应用,在泰山站为科研工作供电并支持通信。四是完成考察队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如配合内陆自动气象站的安装等。

    据悉,从由东南大学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样机到由东南大学自主研发的“东大极能”和“东大极能2.0”,南极科考能源支撑平台经历了数次蝶变,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东大科考故事。2010年9月,东南大学郝英立教授为支撑平台科学研究工作献出了47岁的宝贵生命。当年11月,“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样机跟随第27次南极科考队运抵南极。

    目前,东南大学已先后派出9人次赴南极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完成相关科考任务,为中国极地科考事业贡献绵绵不绝的东大力量。这是葛健老师第二次赴南极科考,此次临行前,葛健老师的夫人已身怀六甲,今年3月31日,一个健康的小宝宝呱呱坠地。4月3日,葛健才第一次通过手机屏幕看到自己的宝宝,他说:“虽然没能在重要时刻陪伴于妻儿身边,但是能为国家南极科考工作做点事还是感觉特别值得!”

    通讯员 唐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记者 东南 大学 获悉 4月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