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省内学校>正文

    深化教学改革 推动产教融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拓宽成才通道

    :2023年04月12日
    科技日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5年来,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超4万名,承担参与市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超200项,服务企业超1000家。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工程)精准识变,主动求变...

    5年来,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超4万名,承担参与市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超200项,服务企业超1000家。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工程)精准识变,主动求变,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和工作的主动性,不断深化教学科研改革,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为学生成长成才拓宽通道,不断探索新时代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高校必须以服务国家战略、地方产业发展及师生需求为导向,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四个维度出发,在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加速打造‘过得硬’的‘双师型’队伍,建立一批深化产教融合的合作平台,全面推动学校的能力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常州工程校长李雄威说。

    提升高职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决定着教学水平与人才质量,学校科研工作的生态决定着教师的创新激情。”李雄威说。

    5年来,该学校以建设国家高职高水平专业群为动力,通过组建教研团队、开展“名师带徒”、校企结对、聘请产业教授、选派“科技副总”、输送教师出国交流、建立头部企业教师工作站等方式,解决重点专业师资不足、教师能力偏低等问题。

    “引进新鲜‘血液’,增强‘造血’功能,我们不仅调整了师资队伍结构,还带动了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建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专业发展。”李雄威说。

    据常州工程副校长周勇介绍,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加速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学院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生报到率、录取率、就业量、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实行“红黄牌”制度,淘汰了一批培养定位不准、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

    为适应前沿科技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把原会计专业改为大数据与会计,将培养学生的数字素质融入培养目标。此外,将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改为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引入了机器人、编程等新兴学科内容;对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

    “这些新开的专业和导入的科目,呼应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增强了专业与产业的切合度,提升了学生的就业适应性,满足了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发展的新需求。”周勇说。

    加大教学科研改革力度

    近年来,在“双高”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该学校不断加大教学科研的改革力度。

    2021年4月,该校与江苏省地坪行业协会联合成立地坪产业学院,旨在共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顺应绿色化、节能减排、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地坪产业学院涵盖化工、建工、检测、智造、设计等多个专业。”李雄威说,“过去校企合作更多的是跟单独的企业合作,现在,我们与协会的合作意味着与整个行业合作,覆盖了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所以,地坪产业学院的成立将培养更多适合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021年10月,常州工程与吉林大学材料学院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今后,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导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拓宽合作面,拓深合作度,实现合作共赢,让学校的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建设跃上更高的平台,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常州工程党委书记王光文表示。

    2022年,常州工程推行二级学院与行业组织或企业联合建立产业学院。这些产业学院正通过锚定新产业、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标准,打破专业的“条框”,围绕区域经济需要和地方产业需求,形成新的专业主群。

    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04月07日 第06版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5年 社会 输送 高素质 技能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