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华梦丽作为基层就业毕业生代表发言。她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
5月1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华梦丽作为基层就业毕业生代表发言。她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守初心使命,做扎根基层的“新农人”、振兴乡村的“兴农人”,带动更多青年走进农村、投身农业、服务农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做田野上的希望——
“95”后姑娘“有点田”
“新农人”青春“特别赞”
华梦丽,现任句容市某农场总经理、镇江团市委副书记(兼职),她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以“强农兴农”的初心、“自找苦吃”的精神、“爱农务农”的情怀,将乡村振兴的种子撒遍16省57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新农人的使命。
坚守为农初心
做以农致富的“追梦人”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镇江时说到:“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这句话成了华梦丽学农、爱农、务农的最大底气。她说:“学农,是为了把所学的每一点知识都滋养着土地, 带着乡亲们一同致富。”
2016年华梦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与四名同班同学扎根句容,合作创办家庭农场,开启了农业创业之路。但在创业初期,除了满腔热情和学到的理论知识,她对经营生产实际很陌生。当果蔬价格提不上去、部分产品出现滞销、公司的账户勉强能支付员工工资时,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她与团队走访市场与调研农户,开始探索农耕体验项目,将种养紧密结合,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向体验式农业的重大转变,并且立足果牧全年供应,做到了“游玩赏食宿”五位一体化,年游玩人数突破10万人,产值达1500万元。
坚持拼搏奋斗
做科技兴农的“先行军”
华梦丽心系农民,逐渐从“门外汉”蜕变为“土专家”。2018年,几名农户发现自家草莓苗莫名其妙的大面积死亡,心急如焚的他们第一时间想到华梦丽。那天下着暴雨,本以为她只会在电话里询问下情况,谁想她立刻赶到现场查看,她说:“农业技术问题,就得在田里面才能说的清楚”。根据观察,他们迅速查找到了病因,并商量出解决的办法是使用脱毒草莓苗。说干就干,她立刻筹备建立植物组织培养室。正值夏天高温季节,实验室里温度有50多度,然而她毫无怨言,在这样的“桑拿房”里一待就是三个多月,尝试了上百种配方,成功研制出了草莓生长的培养基配方。
与时间赛跑,华梦丽跑出了科技兴农新天地。她联合研发专利十余项,核心技术获得了国内国际的广泛认可。拥有如此核心的技术,华梦丽没有隐藏,而是倾囊相授。她自发组织成立了助农服务队,服务队由36名“90后”、7名“00后”农学专业毕业生组成,将技术带到了内蒙古、辽宁省等16省57地,积极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先后免费技术性扶持农户700余户,辐射面积达到了4.2万亩,成为了农民放心的“田保姆”。
强化宗旨意识
做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在她的影响下,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华梦丽免费开放农贸集市,让周边村民可以将农副产品在她的农场售卖。她将订单销售与线上销售相融合,打通“教产收供销”农业全产业链。她的农场已累计带动就业357人次,为村民增收一千九百多万元,累积带动农产品销售461万斤,2022年实现人均增收33800元。
在她的影响下,新农人的队伍逐渐壮大。她为农学专业大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传授实干经验,为中小学生打造“第二课堂”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为全国农民打造田间课堂提供交流平台,先后培训学员16000多名,累计帮助农民增收1.2亿元。在她的感染下,39名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服务乡村。
来源:学生处、省招就中心
编辑:王筱
审核:谢雨辰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