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南京论坛2023”在南京大学开幕。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与韩国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以“文明•科技•共同价值——亚洲的愿景”为主题,为期两天。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
9月16日,“南京论坛2023”在南京大学开幕。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与韩国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以“文明•科技•共同价值——亚洲的愿景”为主题,为期两天。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马来西亚以及国内高校、政府、企业、媒体等机构的学者和嘉宾与会,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传承的时代议题,多学科、多角度地探索合作新机制、新方案,贡献更多学术新见、理论前瞻和决策支持。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代表南京大学和论坛组委会向全体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表示,“南京论坛”是南大推进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自创办以来,始终以“立足亚太、聚焦热点、推进合作”为宗旨,今年以“文明•科技•共同价值——亚洲的愿景”为主题,准确点出了亚太地区各国未来合作发展的关键。希望亚太地区各国的有识之士、专家学者携起手来,尊重历史、直面当下、放眼未来,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追求科技进步,又倡导共同价值;既彰显民族特色,又促进合和共生,以东方智慧共同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之路,为人类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创新做出新贡献,为实现亚太永续和平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论坛开幕式由南京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主持。韩国SK集团董事长崔泰源对本届“南京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在讲话中阐述了文明开放合作的重要性:开放合作的文明得以持续发展和繁荣,孤立隔绝的文明注定走向衰落。他表示,当今世界面临复杂挑战,应力求打破学科壁垒,加强科技文化沟通交流,达成共同见解。当下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希望能够通过“南京论坛”加强国际合作,在文化交流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产生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主旨演讲环节中,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杰夫·汉考克以“人工智能与未来的传播”为题,阐述了人工智能对于传播产生的影响。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稻畑耕一郎以“风土与文明”为题,基于中华典籍文化和历史地理知识阐释了“风土”“文明”等概念内涵以及风土与文明、生活、天下之间的关系。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罗一民以“张謇与苏商精神”为题,对以张謇为代表的五大苏商精神进行提炼。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以“区域公共产品的形成肌理与影响”为题,阐释了区域的形成过程以及区域公共产品的重要性。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伯伟以“文献与文献学——中国,东亚,欧美”为题,阐述了文献学的关键概念、研究范式、学科实践与重要意义。
除主旨论坛外,本次论坛还紧扣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国际关系等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前沿议题,设立了“文献、考古与亚洲文明”“亚洲古代的文化与贸易交往”“创新突破与亚洲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时代的亚洲文化交流”和“企业家精神与亚洲的经济发展”五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研讨。
据悉,“南京论坛”始于2015年,依托“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文脉和现代活力,立足百廿名校南京大学的学术底蕴,汇聚中外政要、知名学者、科技及工商界精英,通过主旨演讲、研讨会、圆桌会议等形式发表见解,开展对话与沟通,促进学术交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江苏省和南京市的一张重要国际名片。
通讯员 李烨婧 朱安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杨甜子
摄影 佘治骏 等
校对 李海慧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