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省内学校>正文

    山海同心,这是南大师生跨越三千公里的健康守护——

    :2025年08月04日
    紫牛新闻

    今年暑假,南京大学医学院14名师生组成了援疆社会实践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新疆伊犁河谷,用专业与热忱织就民族团结纽带。

    今年暑假,南京大学医学院14名师生组成了援疆社会实践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新疆伊犁河谷,用专业与热忱织就民族团结纽带。

    “在新疆,援疆医生们分享了他们的故事,这让我们实践信念更加坚定。”医学院20级本科生周栩告诉记者,南京市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中医师王苏雷的援疆故事让自己印象尤为深刻。王苏雷作为援疆医生在伊宁市人民医院已坚守一年。由于当地群众健康意识的滞后 ——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率偏低,许多患者拖到重症才就医。语言壁垒同样棘手,老年患者多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诊疗基本靠护士与同事翻译。但王苏雷发现,但年轻人普通话越来越流利,教育正在慢慢打破这些障碍。除临床救治,王苏雷还通过健康宣教、下乡义诊传递 “早发现、早治疗” 理念。患者赠送的 “视病人如亲人” 锦旗,见证了这份跨越语言的信任。

    奋战在新疆医疗一线的,还有多位毕业于南大医学院医护工作者。“从小在新疆长大,出去读了那么多年书,总想着能为家乡做点什么。” 南京大学医学院13级校友马文燕的话语中,满含对新疆的深情。她回忆,自己在南京度过了7年的求学时光,从内高班到南大医学院,内地的繁华与便利让她开阔了眼界,但家乡的医疗现状也始终牵动着她的心。“如果所有年轻人都往外跑,本地的发展怎么办?”这份朴素的想法让她在毕业时毅然选择了返疆,成为了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 “当看到自己参与的工作能切实解决患者的问题,那种成就感特别强烈。”

    南京大学医学院13级米日班姑校友,博士毕业后,怀揣报效家乡的赤子之心,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发展机会,扎根边疆医疗卫生一线。“希望喀什大学医学院的建设有我的一份贡献,有南京大学的一份贡献,用自己的所学,服务家乡人民。”

    这些动人的援疆故事,被南大医学院援疆社会实践团逐一记录。实践团的学生们还积极参与到“伊路有宁·关节护航行” 慈善公益活动中,南京大学医学院蒋青副院长带领团队与伊宁医护组成联合诊疗组,为当地群众提供环节治疗等多学科服务。暑期,该诊疗组将针对近20名贫困患者实施免费关节置换手术。在义诊环节,包括本硕博在内的学生实践团成员穿梭其间,结合当地偏爱高脂高糖饮食的特点,用通俗语言向当地居民讲解科普知识,普及合理控制体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记者了解到,南京大学医学院在新疆伊宁市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希望通过这样一些基地的建立,带领同学们走出校园,促进校地交流,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接受教育,也可借此推动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下沉与交流。”南京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沈苏南说。

    据介绍,近年来,南京大学医学院连续派出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新疆等西部地区考察学习,既是鼓励学生践行书本知识、扎根一线临床,也希望同学们用脚去丈量,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悟,用行动去践行。在未来,南京大学医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知行合一,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杰出医学人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杨甜子

    校对  潘政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今年 暑假 南京 大学 医学院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