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通过常态化教学质量提升和多元评价激发动能,构建全程监控体系,强化教师责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淮阴师范学院把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常态化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协同创新,筑牢本科教学根基。学校层面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跟踪反馈与统筹推进。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彰显鲜明的育人特色。教育科学学院围绕“新师范”建设,推动教学方式多样化;生命科学学院聚焦实验教学改革,深化理论与实践融合;体育学院深化“教练合一”模式改革,提升课堂实效;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邀请江苏省特级教师举办“相文讲堂”,强化师范生专业能力与教学技能。
强化管理,构建质量监控体系。借助“M淮师”智能教学交互系统,实现在线听评巡课和师生实时互动。学校明确教师作为课堂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定位,强化其岗位责任与育人意识,全面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对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进行全周期数据采集,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师生行为,持续提升教师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满意度和获得感。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全程监控、全面覆盖、全效保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多维评价,激发质量提升动能。将质量问题反馈作为教学质量保障循环的核心驱动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科学设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通过评学评教、师生座谈、教学研讨、信息员例会等多渠道获取校内教学信息反馈,借助行业调查、用人单位调查等多途径收集外部意见,有效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依托合理性评价、达成情况评价与满意度评价三轮驱动的校内外质量循环系统,将评价结果反馈并切实应用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管理文件制度调整、教育教学环节优化等,从根本上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效,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