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工业学院组织160余实践团队开展“三下乡”活动,上好“行走的课堂”大思政课。含中华文化、生态、田间实践,助青年锤炼本领、服务社会。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行走的课堂”为主题,组建160余支实践服务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不断锤炼本领,主动服务社会,切实上好课堂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
溯文化之源、铸文化之魂——上好“行走的中华文化课堂”。学校精心打造非遗技艺传承工作坊、古村落保护实践队、运河文化传播团等特色队伍,组织学子深入博物馆、非遗工坊、传统村落开展沉浸式研学,通过“知行合一”模式推动传统文化活态转化。信息工程学院“大运河博物馆志愿者服务团队”学子们在博物馆内为参观者提供导览服务,讲述与大运河有关的历史故事。通过“行走的中华文化课堂”,引导青年在触摸历史脉搏中厚植文化自信,在担当传播使命中坚定民族认同,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践绿色之约、绘生态新篇——上好“行走的生态课堂”。学校组建环保创新实践团、生物多样性守护营、低碳出行调研团等实践队,通过“知行融合”模式推动绿色理念落地生根。化学工程学院组建“大道治碱——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药品安全回收与环保科普行动”“巧手揭秘,食安同行——公益少儿科学启蒙项目”等团队深入城乡社区街道,在参与水质监测、垃圾分类推广、科学启蒙等方面发挥专业优势。通过“行走的生态课堂”,引导青年在见证绿水青山转化中增强责任担当,在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坚定理想信念。
踏阡陌之土、育实践才能——上好“行走的田间课堂”。学校组织学子深入农业园区、特色村落、电商服务站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推动资源下沉,将青年智慧转化为振兴动能。电商学院“溯源助农”实践团队深入陕西省榆林市清涧深山开展社会实践,为当地优质特产构建可信赖溯源体系、拓宽电商销路,同时开展深度“推普+直播”助农工作,提升当地农民数字化经营能力。通过“行走的田间课堂”,引导青年在感知乡土脉动中厚植家国情怀,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乡村,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